屈老师范文网

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10个

栏目:小班案例分析 来源:老师投稿
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10个

  【小班案例分析1】苹果穿衣服
  [背景]
  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是充满喜悦的季节,是个处处都洋溢着教育契机的季节。水果的色、形、味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也贴近与孩子的生活。于是就在“苹果和橘子”主题背景下的区角活动中开设了《苹果穿衣服》。
  [实录]
  今天我在美工区添置了一个新的游戏,孩子们都非常兴奋,都抢着去给水果宝宝穿衣服。突然,有几个孩子之间发生了争论。绮绮指着一张作品说:清清,清清你错了,你的苹果是绿色的。在一旁的小朋友都哈哈大笑起清清的绿苹果。博文急忙抢着帮清清说:苹果是绿色的呀。绮绮一听更急了:儿歌里都是这样念的:apple red,apple round.说着,绮绮念起了外教老师教的儿歌来指正其他小朋友。于是,从孩子们带来的水果中我挑了一个红苹果和一个绿苹果,走了过去告诉她们,你们看苹果有的是绿色,也有的是红色的。婷婷突然说:老师,老师这个苹果还有点绿,有点黄。我转了转苹果发现,在那个大苹果的一个很小的地方确实有点绿,有点黄。
  [感悟]
  教师在自主游戏中投放了一定材料的同时,也要注重适时的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得出结。当孩子指出苹果还有点绿,有点黄时,我及时请孩子们围在一起观察苹果,讨论苹果,最后孩子都发现了:其实,苹果不是只有一个颜色的事实。幼儿对水果经验还是比较缺乏,现在的孩子由于家庭过分溺爱,他们平时所接触的水果一般都是经过长辈处理过的,如:已经去皮,甚至有的为了避免麻烦干脆榨汁,通过活动在孩子们眼中的苹果不再是单一的红色,而是一个个穿着漂亮衣服、充满生命力的“苹果娃娃”。

  【小班案例分析2】做了一条小花蛇
  背景:
  贝贝班新建了一个“小小动物园”,那里有“小河”,几只青蛙蹦跳在绿色的荷叶上; 有“草地”,上面摆放着孩子喜欢的毛绒小兔,小恐龙等食草动物; 有“树林和山洞”,其中隐藏着“老虎”、“豹子”等猛兽,这可是孩子最喜欢参与布置的区域。这天,可可、小羿、乐乐三个幼儿正围坐在圆桌前,他们看着老师用雪花片精心搭建的小黄鸭,乐滋滋地尝试着搭建小鸭子,试图搭建成功后就可以放进“小河”,让“小鸭子”能快活地游泳。也许搭建小鸭子对小班孩子来说有点难度。小羿插了一会儿就离开了,乐乐改变了玩法把雪花片一片一片连接起来,可可抬起头对着老师嚷嚷:我不会搭小鸭子……
  事件:
  我快步走过去摸摸可可的头坐在他身边,轻轻说:看小鸭子的头是什么形状的?边说边拿起雪花片示范嵌插的动作,嘴里讲解着要领,可可眼睛紧盯着,小手也试着把雪花片插进另外一片中,总算能够插进几片了,可是他的眉头却皱起来了:“太紧了,好难插啊!”
  (此时我发现对小班幼儿来说,由于手部肌肉发育并不完善,力气又小,要做到把雪花片完整地嵌插成一个圆形有难度,怪不得幼儿尝试了几下就放弃,看来可可要独立完成搭建小鸭子的任务是相当有难度的,我是否协助他完成……)
  正当我举棋不定的时候,我看到乐乐还是在一个劲地把雪花片接长,他把雪花片边上突起的圆点按插在另一块雪花片的小圆洞中,大拇指灵活地按动着,我问道:“你用雪花片搭了什么呀?”乐乐得意地说:“我搭得是蛇,妈妈说春天到了,小蛇也会出来游泳的!”一旁的可可也乐了:“可是小蛇怎么没有眼睛的!”
  (两个孩子的对话,促发了我的灵感,何不改变预设的内容变搭建小鸭为小蛇,降低孩子搭建的技能要求,又能满足孩子操作摆弄自主创作的乐趣。)
  我接着可可的话,用惊喜地声音说:“乐乐的想法太棒了,可可你的提议也不错,我们赶快到美工区取一些动动眼给小蛇装上怎么样?”可可拿来了动动眼,我用双面胶把它们安装在“小蛇”的头部,乐乐开心地说:“眼镜蛇,真好玩!”可可连忙拿起雪花片嚷着:“我也要做一条小蛇!”这时小羿被我们的谈话吸引住了,他也开始拼搭起小蛇。我又取来了一些洞洞眼用一个盒子装着,作为孩子搭建小蛇的辅助材料,看着孩子们投入的样子,便悄悄地退出了。
  (孩子投入喜爱的样子,让我深信此刻自己没有按照预设的内容来指导幼儿,而是通过关注来自幼儿与众不同的做法,及时添加辅助材料变成幼儿易接受又有兴趣的内容是正确的,因为这让孩子体验到操作摆弄自主创作的乐趣。)
  当我再次走近三个孩子的时候,发现桌子上多了好几条花花绿绿的小蛇,可可得意地说:“这是我做的小蛇哦!你看,好看吗?”的确这些小蛇转动着圆溜溜的眼睛,有长有短,有笔直有弯曲的造型,真是漂亮又有趣!我欣喜地笑了。不过,我很快发现孩子们制作的小蛇都是用雪花片无序联接而成的,如果放在一起的话可能就无法分辩到底是谁制作的?是否就此让孩子们把小蛇送到动物园的小河中,满足他们的成功感呢?
  (二期课改中特别强调教师要有整合的意识,我如果能充分利用身边资源与幼儿互动,让他们用各种方法去发现比较小花蛇的异同,从无目的向有意识地探索联接的方法,就可以在发展建构能力的同时,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
  想到这儿,我就坐了下来对孩子们说:“我也想做一条小花蛇。”说着,我用雪花片按照一片红,一片黄这样的规律联接起来并将完成的小花蛇和孩子们制作的小花蛇放在一起问:“这么多小花蛇啊!你们还能够找到自己做的小蛇吗?”三个孩子睁大了眼睛,目光聚集到小花蛇上。过了一会儿,可可指着其中一条蛇说:“这是我的小蛇,它的头是红的。”“可是这里还有几条头是红色的小蛇呀!我疑惑地问。可可又看了看,伸出手指点数着雪花片说:“我的蛇尾巴还有三块紫色的雪花片。”乐乐拿起一条笔直的蛇说:“我的蛇是很长很长的。”小羿连忙指着盘旋弯曲的蛇说:“这是我的蛇,它卷起来了,它也很长很长的。”可可说话了:“到底谁的长呀,你们比一比。”小羿忙把小蛇拉拉直和乐乐的小蛇头靠头,这下可分辨出来了。小羿高兴地指着多出来的地方说:“看,我比你多了四片雪花片。”“原来卷起来的蛇看起来短,拉直了就能发现它真正的长度了,那你们知道我的小蛇是哪一条吗?”我接着孩子的话问道。乐乐马上说:“我知道这条是你做的,你的是一块红的一块黄的红黄小蛇。”小羿接口说到:“你的小蛇是有规律的。”“原来我们每个人制作的小蛇都是与众不同的,你们记住自己的小蛇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了吗?”我笑着问。孩子们欣喜地点着头,“现在我们就挑一条最棒的小花蛇把它们送到小小动物园去吧!”
  (此时此刻,我真正感受到与幼儿共同活动的乐趣。在小组互动的过程中,我如愿地渗透了教育内容,扩展了幼儿的思维方式,促进幼儿更加有效的学习。)
  再看“小小动物园”那边热闹的情景:几个孩子围在一起,有的兴奋地向同伴介绍着自己的小蛇、有的让同伴猜测自己的小蛇躲在那里?有的模拟着小蛇游动的姿态……当然,这就吸引了更多想制作小蛇的孩子。
  反思:
  在对区域活动搭建小鸭子的指导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师要重视有效的师幼互动。由于教师本身水平有限,预先设计的活动内容不一定考虑周全,再加上预设的内容在实施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性,需要教育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对幼儿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价值判断,不断调整互动,也可以说区域活动中要形成一个动态的师幼共同学习、共同建构活动内容的过程,才能促进小班幼儿更加有效的学习。
  第一,   教师应遵循“观察在先”这一理念,才能有效地面对不同的活动对象、活动内容、活动过程、实施有效指导。活动中,我敏锐地捕捉到制作小鸭子时幼儿的不同表现(有放弃、有求助、有变异)。在深入观察并指导后,我还发现幼儿主要存在操作技能跟不上的共性问题,帮助我作出价值判断,改变预设内容,增添新的辅助材料,调动了幼儿继续参与活动的兴趣,使更多的幼儿尝试不同的联接小花蛇的方法,引发幼儿关注小花蛇的不同之处(颜色、数量、形状等),促进了幼儿认知的发展,这也是运用先观察后指导的一个重要收获。
  第二,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如能以共同游戏的方式与之互动,以伙伴的身份和幼儿对话,以激趣的方式鼓励幼儿说发现,能有效地推动活动的开展。当我发现幼儿制作的小花蛇存在好多差异,而正是这些差异让我发现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于是我以游戏玩伴的身份加入幼儿的活动,故意制作了一条有规律的小花蛇,并把它混入幼儿制作的小花蛇中,适时地抛出疑问,引发幼儿关注小花蛇的不同之处。这种基于幼儿发展水平的引导,也是我在游戏情景中,发现、了解、判断幼儿的游戏状况与心理后,开展适时的小组分享交流活动。
  第三,教师要重视生成的内容和做法,并不断挑战自我,积累生成的方法和时机,判断生成内容的意义与价值。当幼儿尝试制作小鸭子出现了不同的情况时,我的思考判断是:先观察指导判断问题所在——设身处地为幼儿考虑。其次捕捉亮点了解想法——判断来自幼儿生成的内容价值。最后支持生成提供帮助——鼓励孩子创造性的开展活动。这些做法使生成的内容焕发光彩,从而使生成活动超越了预想的目标。

  【小班案例分析3】玩水
  [实录一]:
  圆圆是个非常可爱而又调皮的小男孩 ,他特别爱玩水。一天晚上,大家都在作睡前准备——小便、喝水、洗脸。不一会儿,孩子们全到了卧室,我看了一下,发现圆圆还没进来,走到厕所一看,不得了,圆圆正站在水池边,一手按住水池的出水口,一手拿着拧下的圆形物舀水,并往自己身上头上洒。我赶紧走上前,说:“圆圆,你在干什么?”“我在洗澡”他回答得振振有辞。我说 :“你是不是很喜欢洗澡?可我们洗澡都是用热水洗的呀,冷水洗澡容易生病的,是吗?”他点了点头,依依不舍地进了教室。
  [实录二]
  最近,圆圆老喊嘴干要喝水,一有空就到外面喝水。这天,游戏活动结束后,圆圆又去喝水了,过了好一会儿,他还在外面,我正要出去看一下,有个小朋友进来告诉我:“杨老师,圆圆没喝水,他把杯子里的水全倒掉了。”我远远地看过去,发现他正在水桶边放开水,喝一口然后全倒掉了,再放水,喝一口,又到掉了。我说;“圆圆,你怎么把水都到掉了?”“我喝不完”。“下次喝不完就少盛一点,行吗?”“好的”。到了晚上,我要喝水了,水桶里却没水了,我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大家,并问:“为什么别班的水桶里有水,而我们班的水桶里没水?里面的水到哪儿去了?是喝掉的吗?”有个小朋友说都是给圆圆到掉的。我说:“你是不是很喜欢水?”“是的”其他小朋友马上说“我也喜欢水”“我也喜欢水”“那好,我们明天到浴室去玩水,怎么样?”“好!”孩子们一下子欢呼起来。
  第二天,我和洗澡的老师商量,在洗澡前,浴室里放五、六个水盆,让大家玩会儿水再洗澡。孩子们围着放满水的水盆,有的将塑料积木放入,有的那杯子在不停地舀水,有的将塑料小动物小娃娃放入水中洗澡,还有的索性拍水,玩得很畅快。洗完澡,回到教室我看到个个孩子的脸上都露出愉悦痛快的表情。因天热,我们又玩过几次水。而圆圆再也没有发生过利用喝水而玩水的事情了。
  [案例分析]
  三岁幼儿是好动好奇的时期,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圆圆的二件事情其实就是想玩水,我们何不创设条件,提供充裕的时间,让他们从事喜欢的活动,鼓励探索,满足其好奇心呢。
  由于我们有目的地玩了几次水,既满足了其好奇心——玩水的欲望,又培养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圆圆再也没有瞎玩水了。从圆圆的玩水中给了我一个启示:幼儿的生活经验的内容可以从幼儿生活中来,顺应孩子的需要,而又在满足孩子需要的基础上,推动孩子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班案例分析4】洗手“争吵”的风波
  案例一:
  点心前孩子们在厕所内洗手,不一会传来了哭声,寻声一看只见乐乐摔在地上,正在哭泣。原来昊昊洗手推了她,只听昊昊理直气壮地说:“我应该排在前面,我个子高。” 王月马上反对说:“不对,洗手时应该大家一起洗。”我就问:“那我们应该怎么洗手呢?”班级中一下子又开始炸开了锅,三三两两地议论起来,阮依阳说:“一组一组去洗。”而乐乐不愿意了,说:“排好队,一个接一个去洗手的办法。”“我们要相互谦让着洗手,等其他小朋友洗好再去洗。”这时我一边洗手一边哼着儿歌“你不推,我不挤,一个挨着一个,大家都是好朋友……”孩子们听了非常的新奇,一下子乱哄哄的教室内安静了。
  案例二:
  之后在一次角色游戏中,几个小女孩正在排队打电话,可是昊昊却要插队打电话,这时一旁的阮依阳说:“你应该排队。”“对呀,可以等其他小朋友打好电话,你再打。”小龙女说,“要谦让。”洋洋在一旁说着,不一会传来了儿歌声:“你不推,我不挤……。”教室一阵欢声笑语。
  分析: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争吵是一个司空见惯的问题无论,结合于陈鹤琴“生活即教育。”教育来源于生活,但是由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喜欢与同伴争抢,同时喜欢模仿,不能用简单的说教。所以在案例中,当孩子们发生争吵时,对于孩子们争吵的行为我并没有一味的阻止,对他们进行说教。而是用小班孩子特别喜欢的儿歌来打动孩子,进行教育,同时儿歌便于小班孩子模仿,儿歌朗朗上口,一方面稳定孩子们的情绪,另一方面,又可以用来提示孩子,效果非常好。所以我一边洗手一边念儿歌,孩子们一下子非常地新奇,都模仿起来了,慢慢行为控制情绪的影响渐渐降低了。而我另一成功之处又在于,在角色游戏中,当排队打电话发生了“插队”现象,孩子们懂得解决生活问题,大家唱起了儿歌,一件小事一下子就迎刃而解了,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们渐渐懂得解决生活的方式。
  陈鹤琴的“生活即教育”,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着重于孩子生活的体验,同时运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使孩子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就是我们的教育目的之所在。

  【小班案例分析5】接下来干什么
  一、观察对象:
  小班(姚姚)
  二、观察实录:
  (一)早晨来园
  姚姚:(跟外婆再见后)“老师,现在我们去干吗呀?”
  师:“现在是晨间游戏时间,你可以和小朋友去游戏,一起去玩。”
  姚姚:“那玩好游戏又去干吗呢?”
  师:“玩好游戏我们就要去做操了,要去锻炼身体呀。”
  姚姚听完我说的话后,走向了位子,和小朋友一起去玩游戏了。
  (二)中午吃饭、睡觉时间
  地点:在盥洗间洗好手
  时间:中午吃饭、睡觉时间
  姚姚:“老师,我们现在要去干什么?”
  师:“我们现在要去洗手吃饭啊。”
  姚姚:“那吃好饭我们在去干什么啊?”
  师:“吃好饭我们就看一会儿电视,就要去小便睡觉了。”
  姚姚:“那小好便又要去干什么呢?”
  师:“姚姚宝贝,那你来告诉老师我们接下来要干吗呀?”
  姚姚:“是不是应该去午睡室睡觉了啊,对了,我们还应该把鞋子放到小床下摆整齐,对吗?”
  师:“是的,真棒!姚姚真聪明!”
  三、分析与反思:
  姚姚宝宝是我班的一个小男孩。没有自信、做事不肯定是小年龄幼儿的一种表现形式。我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分析了姚姚的一系列反映。姚姚常常会用询问的口气来征求教师的意见,最主要的目的是因为他想在老师的嘴中得到老师的肯定,从而来证实自己所想的是否正确。其实他已经了解在幼儿园生活的每一个步骤,但是往往是因为他对事情的不肯定,所以对老师产生了一种感情的寄托,他希望通过老师的鼓励、肯定等积极的态度来增加对自己的不自信,从而来满足自己的一系列疑问。面对这类幼儿,我们应该采取“反问”的形式来激励幼儿,对幼儿可以多提一些“你认为呢?”“你想的是怎样的?”等问题来锻炼这类幼儿。可以让这些疑问从他们自己的嘴巴里说出来,让他觉得自己说的也是对的,来逐步锻炼幼儿的表现力、语言的组织里,更加能锻炼幼儿的自信心。

  【小班案例分析6】爱陪画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他们各自的学习方式,只有允许他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操作与探索,孩子的学习才是主动的,学习的效果才是积极、有效的。我们的教育才是真正做到了尊重幼儿。
  我们小班有个孩子叫康康,他在绘画活动中表现特殊:每当老师讲解完作画要求,孩子们兴致盎然地开始画画时,只有康康呆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老师上前询问时他总说:“我不会画,老师帮我画。”前几次,我总以“你看别的小朋友都是自己画的,康康也要自己画,好吗?”来回答他。结果就以不画告终,而当他看到别人漂亮的画时又好生羡慕。就这一情况我进行了分析:康康虽然年龄比同龄幼儿小一些,但他在智力、动手能力等各方面学习能力都不落后于其他幼儿。他不是不会画画,也不会画不好,关键在于他对绘画缺乏自信心。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在组织绘画活动时我改变了策略:当康康再次要求老师帮他画画时,我就对他说:“来,老师陪你画。”于是,我一边握住他拿笔的手,一边则用语言鼓励他(他运笔时我的手不用力):“小手握住笔,眼睛看好,用点力变(画)!变(画)!变(画)!看漂亮的饼干(或其他物体)变出来了!”
  初次看到自己也能像同伴一样画出东西来,康康感受到了成功喜悦的快感——他大声地哈哈笑了起来。我也从他的笑容里看到了他对画画的自信心萌芽。以后,康康就不再要求老师帮他画画了,我按照上面的方法陪他画了一段时间后,便开始培养他独立作画的习惯(绘画时不用老师陪在身边)。如今康康对画画已有了较浓的兴趣,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充满自信的画画了。康康的改变让我从中受到了不小的启发:当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有特殊的行为表现时,教师要善于去发现,及时分析情况,采取措施给予相应的教育,这将在无形之中使幼儿受到支持与鼓励,培养孩子对活动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让孩子得到良好的发展!

  【小班案例分析7】孩子,老师最喜欢你
  小班下学期,我班新来了一位名叫佳佳的小女孩,她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安静。
  渐渐地她来我班已经两个星期了,她给我的印象正如她自己的特点:她是一个比较安静、干净的小女孩,而且很少和小朋友说话,别人活动时,她就静静地站在一边,但是学习的时候很认真,老师的话句听得进,但从不举手回答问题。班里有这样一位孩子,就好像没有她一样,虽然省心、省事,却不容易接近。
  有一次,在户外做游戏,因为这个游戏我请小朋友们自己找一个朋友一起玩。其他小朋友们都各自找到朋友玩去了,只有她一个静静地站在一边看别人玩。于是,我走到她旁边,问她想玩游戏吗?她用蚊子般的声音告诉我,我几乎没听见。我问她:“老师当你的朋友,和你一起做游戏好吗?”她望着我,我看出她眼中的喜悦了。她把她的手递给了我,我故意说我忘记怎样玩这个游戏,问她是怎么玩的,她很熟练地教我玩法。原来,她很会说话,而且普通话还很标准呢。
  做完游戏,我夸奖她很能干。她听了,两眼望着我,很乖的样子。我凑到她耳边,轻声地问她:“你知道老师是喜欢哪个小朋友吗?”她摇摇头,我让她猜,她说媛媛。
  我吃了一惊,孩子原来也是那么心知肚明,也许是平时老师喊媛媛的名字多一些,表扬媛媛的话多一些,所以她会这么认为。我又问她,你觉得老师喜不喜欢你,她好半天才小声说不知道。我悄悄告诉她,老师其实最喜欢你,因为你听话、懂礼貌,而且学习认真,孩子的笑容堆在了脸上。
  是呀,这么一句简单的话,我们往往会忽略,但这恰恰是孩子最需要的,在这里,我想跟所有的孩子说:孩子,老师最喜欢你。

  【小班案例分析8】内向可爱的小玥玥
  玥玥小朋友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里,她的父亲在她不到两周岁时,生病去世了,以后就与妈妈、外婆一起生活。在两岁时来到我们幼儿园,因为她的生活环境的特殊,我经常到她的班上看望她,并请教师多关心她,多给她爱。让她体验在幼儿园里有许多老师向妈妈一样爱护她,有许多小朋友和她一起学习游戏,让她快乐、幸福的成长。
  一天,我见到她的妈妈,询问了玥玥在家的情况:
  她说:每周六她们都要回到自己的家中住,自从玥玥的爸爸病故后,家里所有的有关玥玥爸爸的照片都收起来了,她不敢拿出他们的结婚照给她看.
  有时玥玥问我:“我的爸爸呢?他到哪儿去了?”
  我就说:“爸爸外出学习了。”“那他怎么还没有学习回来?”
  我说:“又用出差了的理由来搪塞她。”
  可是时间长了她还是要问:“怎么我的爸爸还不回来,别的小朋友的爸爸都去幼儿园接孩子,我的爸爸怎么不去接我。”每当孩子问到这个问题时,我真不好回答。
  我说:孩子是需要有父爱。你可以漫漫的告诉她,爸爸没有出差,而是有病了,妈妈和医院的医生想尽了办法给爸爸看病,还是没有挽救爸爸的生命,爸爸离开了我们,我们心理很难过,我们都很想念爸爸是吗?
  好吧!我试试吧,因为玥玥回到自己的家,特别兴奋,特别的高兴。过了几周后,我发现玥玥比刚进幼儿园时,情绪稳定了很多,班级的教师说:玥玥现在好多了,能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戏了,但是比其他小朋友她还不够活跃,做事特别谨慎,恐怕出错。
  我建议班级的教师:多给她一点爱,关心她并让她感到幼儿园的教师向妈妈一样喜欢她,要经常鼓励她,多给她机会让其得到锻炼,得到成功的喜悦。
  后来,我又见到了玥玥的妈妈,问了一些玥玥最近的情况。
  她说:现在玥玥的性格有了转变,自从知道了爸爸的真实情况后,再也不问爸爸干什么去了,也不自卑了,能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戏了。
  我说:你可以告诉她,我们以后再找一个爸爸好吗?目的是让孩子有一个健全的家,因为孩子需要父爱的。
  她说:在等几年吧。
  经过幼儿园三年的学习生活,玥玥的身心性格、兴趣得到了锻炼,她从一个内向,不爱讲话的孩子转变为班级里最活跃的幼儿。在升入小学面试时,她能勇敢的面对现实,向面试的
  教师讲出了爸爸病故的情况。这就说明:玥玥小朋友的心理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祝愿玥玥小朋友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中,愉快、健康的成长。

  【小班案例分析9】我喉咙被卡住了
  星期一午餐时,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超超突然说:“老师,吴旭哭了。”我走过来一看,坐在他对面的吴旭正在低声地抽泣。我很奇怪,刚刚还好好的,这是怎么了,拉过她的手问:“吴旭,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她不说话,指指喉咙,我一惊:“喉咙怎么了,说不出话啦?”她摇摇头说:“不是,我喉咙被卡住了。”我看看她的餐盘,里面的饭菜一动没动,就更奇怪了:“吃什么被卡住了?”她指指汤碗说:“我喝了豆腐汤。”
  从没听说过喝豆腐汤也能卡住喉咙,肯定是不想吃饭了,我心想。因为平时吴旭饭菜吃得就很少,每次都是最后一个吃完。但我没点破,安慰她说:“没关系,你刚才喝时肯定是太快了,呛着了,这次小心,慢慢喝。”旁边的张贺盛也劝她:“是呀,吴旭你吃吧,没关系的,我们都快吃完了。”可是吴旭仍然皱着眉头,一副痛苦的表情。不会是星期天在家里吃了什么吧?我又想。于是问她:“你是不是在家里吃东西时被卡过喉咙?吃了什么?妈妈知道吗?”她点点头说:“恩,是在家里吃东西时卡的,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妈妈也知道的。”“那你现在喉咙还疼吗?”她摇摇头:“已经不疼了。”哦,这下我放心了。拍拍她的肩膀说:“那就没事了,吃饭吧!”她担心地看着我说:“我还是怕卡喉咙!”原来问题在这里,她并不是真的喉咙被卡,而是担心,于是我安慰她说:“你看,我们今天的饭软软的,菜也没有骨头,不会被卡的,你试试看。”她又看看我,我朝她点点头,她这才开始吃。
  下午,我打电话给吴旭的妈妈,将她的情况说了,她妈妈说早上在家也是这样,早饭也没吃,只喝了一点牛奶。我向她妈妈了解到星期天吃午饭时,呛了一下,其实也没什么,可能是吓着了。
  吃饭时不小心呛了一下,这在其他人来说是很平常的事。但是吴旭是个胆小而敏感的女孩,因为怕呛,而对吃饭产生了恐惧。老师在此时除了安慰、开导,还要引导她养成坚强勇敢的个性。

  【小班案例分析10】爱告状的孩子
  案例描述:
  “老师,他打我”,“老师,他抢我的玩具,“老师,他说我坏话……”,相信每一个幼儿教师,都遇到过孩子们的这种告状行为。我们班的蕊蕊几乎每天都在告状,不论是自己的事还是别人的事,她总是第一个跑来告诉老师,弄得我都不知如何是好,不闻不问吧,觉得忽略了孩子,耐心的寻问吧,她会变本加厉,进而没完没了的告状。尽管我再三强调:“要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但她还是乐此不疲。
  案例分析:
  经过我的观察,我发现蕊蕊爱告状是因为以下几点:一是受了欺负想寻求老师的同情和保护;二是给他人告状希望得到老师的信任;三是想充当正义的小使者。
  分析了原因,我想我就要有的放矢,改变蕊蕊的这种爱告状的行为。
  一天午睡前,我找蕊蕊谈心:“老师知道你是个很热心的孩子,老师和班里的每个小朋友都非常喜欢你。”蕊蕊笑了,我接着说:“你是不是很喜欢和老师说话,很想把你看到的告诉老师呀?”她点了点头。“老师也很喜欢和你说话,可是,我们不能什么时候都说话,这样会打扰到其他人的,我们约定每天睡觉前说会话好吗?”“好”“那你以后就将你看到的,想说的留到我们两个谈心的时候说,不总告状了好吗?”“好”。接下来的几天,蕊蕊的告状次数明显减少,我给与她及时的表扬,并坚持睡前和她聊几分钟。让她把想说的都告诉我,满足她说的愿望。
  慢慢的,她变得不爱告状了,我想她感受到了,不乱告状的她老师更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