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老师范文网

经验总结:幼儿音乐活动的一般模式与注意点

栏目:综合工作总结 来源:老师投稿
经验总结:幼儿音乐活动的一般模式与注意点

经验总结:幼儿音乐活动的一般模式与注意点

音乐是艺术教育领域的内容之一,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不但可以

开发幼儿的智力,还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帮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建立初步的审美心

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完善、健全、和谐的发展。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主要包括歌唱活

动、音乐律动、音乐欣赏与打击乐等多种形式。现结合我园《发展幼儿艺术之潜能》

的研究和帮助青年教师了解开展音乐活动的方法与注意点,结合自身的音乐教育实际

就最常见的歌唱活动、音乐律动和音乐欣赏这三种音乐活动形式来谈谈我对音乐活动

组织的一般模式与注意点的理解。

一、 幼儿歌唱活动的一般模式和注意点

(一)幼儿歌唱活动的一般模式

幼儿歌唱活动一般有导入、学唱和表现这三大环节。

1.幼儿歌唱活动之导入

歌唱活动的导入可以有动作导入、情景表演导入、讲故事导入、歌词朗诵导入、游戏

导入、绘画导入、发声练习导入和生活经验导入等多种形式。

唤起幼儿的兴趣是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主要前提,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每首歌

曲的形式、特点或者歌词内容来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激发幼儿学唱的积极性。例如

在开展歌唱活动《春天》时,我随着歌曲的演唱随手画出相应的图像,这些简单生动

的画面不仅揭示了歌词的内容,也能引起幼儿对自己所感受的春天景象的联想。在学

习歌曲《小鸡出壳》时,我则用形象生动的故事导入,帮助幼儿了解歌曲的内容,然

后在第一遍清唱歌曲时,运用“小鸡出壳”的教具进行生动形象的演示,以激发幼儿

学习的兴趣。丰富有趣的道具演示,立即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幼儿马上进入了学习歌

曲的情景,欣赏着老师表演的同时也开始跃跃欲试。对一些童话故事般的歌曲,如:

"小兔乖乖"、"小红帽"等歌词形象、口语化强的歌曲,也可以采用情景表演或者故事

导入法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像《大雨小雨》这样的歌曲,就能结合幼儿相关生

活经验来导入。

2.幼儿歌唱活动之学唱

其实学唱这个过程还可以分为好几个步骤:范唱,熟悉歌词,全曲带唱、分句教唱与

练唱。

先来讲范唱。在以前现代化教具还没有这么普及的情况下,教师范唱是让幼儿欣赏感

受歌曲的主要方法,并且一般的教师范唱都是3次左右,方式可以清唱、操作教具唱

和配上伴奏唱。现在很多的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喜欢让幼儿听MP3或者磁带的

演唱,不是说不行,只是我从平时的教学实际中发现,其实幼儿更喜欢听自己的老师

富有感情的演唱自己喜欢的歌曲。有时候利用多媒体不当的话,还会起到反效果。比

如我中班在开展幼儿歌唱活动《不再麻烦好妈妈》时,范唱就用了网上现成找到的一

段动画视频。动画的内容很搞笑有趣,一遍范唱下来幼儿都将注意力集中到飞掉的鞋

子和穿衣服摔倒的画面上了。有了这个范唱,整首歌曲的情感基调都被破坏掉了,虽

然幼儿后来也都学会了歌曲,但是还是很多幼儿边唱边会偷笑,完全表达不出对妈妈

关爱和自己做事自豪的感情。当然,教师在范唱的时候是需要一定教学艺术的,如范

唱前可以利用上面讲到的各种导入法引起每个幼儿的注意,让他们知道老师要唱歌了

,自己要好好听。另外,在范唱的过程中最好能面对全体幼儿,使幼儿能听清歌词,

看清口型及面部表情。由于幼儿善于模仿,教师范唱还一定要有正确的唱歌技巧和准

确的情绪表达。

熟悉歌词方面,我们平时做的比较多的就是利用图谱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其实根据歌

曲的不同还能利用谈话、动作、故事、绘画、情景表演等多种方式来帮助幼儿理解和

记忆歌词。如歌曲《走路》歌词练习时,就能结合变化明显的动作来展开;如歌曲《

小老鼠上灯台》就能用故事或者情景表演的方式来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在此环节尽量

做到生动、灵活、简短和有艺术性,避免枯燥机械的反复背诵。此环节应该与教师的

范唱交替进行。

全曲带唱就是指教师完整、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幼儿跟着学唱。这种教唱方法可以保

全整首歌曲的意义、情绪和形象的完整性,比较容易引起幼儿相应的情感体验。在跟

唱过程中,幼儿必须自己动脑去记忆歌词和顺序,这样就使幼儿的记忆、思维、想象

等心理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从而使幼儿能够主动的去学唱新歌。在带唱的时候

,教师可以适当放慢速度,再根据幼儿学习的状况来调整歌曲速度,不要急于用伴奏

,特别是磁带伴奏,免得幼儿跟不上,尝试挫败感。

分句教唱是解决歌曲中歌词、旋律或者节奏上的一些难点的。全曲带唱以后,幼儿对

于歌曲细节的把握比较粗糙,教师可以根据本首歌曲的难点或者幼儿在全曲跟唱的过

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的教唱。如近期我班在教授歌曲《盼秋姑姑来》时,幼儿在

唱“爬上顶棚干啥?”和“小红脸蛋乐啥?”这两句总不顺,所以我们就将这两句提

出,带领幼儿有重点的攻克,最终幼儿能完整流利的演唱歌曲。

练唱歌曲的环节应该避免单调的重复练习,教师可以想办法采用各种吸引幼儿的方法

,如边唱边表演,用边唱边打节奏或者用接唱、对唱的方法来练唱。在练唱的形式上

也可以有变化,有全体唱、部分唱、单独唱等。要根据歌曲的特点合理的变换练唱的

组织形式和方法。

3.幼儿歌唱活动之表现

歌唱活动的表现就是指歌曲的表演,有单独、集体、合作、对唱、接唱、轮唱等多种

形式。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使幼儿掌握一定的演唱

技巧。

幼儿缺乏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往往高兴时用力喊叫,破坏了音乐的美感。因此教师

必须指导幼儿处理好歌曲的快慢、强弱、连贯与跳跃的变化。如:表达高兴时要唱得

欢快、活泼;抒情时则要连贯、柔和;表达悲伤的心情则要缓慢、低沉。我们在教幼

儿演唱歌曲时,启发幼儿通过自己的感受,寻找处理这首歌的方法。音乐作品所蕴含

的情感有时幼儿难以体验,但当教师启发幼儿掌握歌曲性质、处理好演唱技巧后,再

进行演唱,情感就会从处理的演唱中自然而然的显现出来,幼儿也会从中得到情感的

体验,并从中受到教育。

在歌表演的环节中,还能运用已有知识,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创编。在教师的启发引导

下,运有已有知识,创编简单歌词,能给幼儿更多的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和勇于创造

的机会,启发幼儿边编边唱,大声地唱出自己的创编作品,这样既激发了幼儿的表现

欲望,又提高了幼儿创作的积极性。

(二)组织幼儿歌唱活动的注意点

1.歌唱活动的模式可以根据歌曲和需要做适当科学的调整。

前面讲到的幼儿歌唱活动一般模式并不是幼儿歌唱活动的固定模式,也可以采用熟悉

—加工模式、分解—累加模式和熟悉—创造模式。

熟悉—加工模式是指在歌曲正式教唱之前,可以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给幼儿反复感知所

要学习的歌曲,针对幼儿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利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情境,让幼

儿有机会反复听到即将要学习的歌曲,采用此模式可以克服正式教唱时由于幼儿对歌

曲生疏而出现的教师范唱、幼儿学唱次数过多且效果不佳的现象。这类型的模式适合

旋律有点复杂不好上口,歌词较多等情况,比如之前我开展的歌唱活动《十二生肖歌

》就利用了这个模式,很好的帮助幼儿熟悉旋律,减少了幼儿对歌曲的陌生感,促进

幼儿的学唱。

分解—累加模式,教师将歌曲中的节奏、歌词、曲调分解出来,作为节奏活动、语言

文学活动、节奏朗诵活动、韵律活动等的材料分别加以使用,使幼儿初步掌握。用分

解—累加式教幼儿唱歌,能使歌曲中的各要素,尤其是难点部分分散、突出,便于幼

儿领会歌曲内容,体会歌曲性质,也便于幼儿学唱全曲。此教学模式特别适用于节奏

、歌词、曲调有一定难度的歌曲。

熟悉—创造模式是先用一般的模式学唱一段歌词,然后不断填唱新歌词或改变歌曲的

表现手段及演唱形式,让幼儿在这些创造及变化中反复熟悉歌曲的曲调。我之前组织

的中班音乐《线团咕噜咕噜》其实也应该是属于这个模式的教学活动,在学会了帮巧

虎做鞋子的歌词、旋律以后,引导幼儿根据做鞋对象的变化来调节演唱的速度,再次

的熟悉旋律。其实活动中我还做得不够到位,还能从演唱的力度、音色等多方面来引

导幼儿做改变,提高整首歌曲的表现力和趣味性。

2.关注幼儿演唱的细节。

我这里的细节是指幼儿演唱的音域、发声的方法、演唱的姿势。教师在歌曲教授的过

程中,不能迷信于教材或者歌曲本身标注的音调,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不同年龄

阶段的幼儿的音域其实都不同,所以我们需要考量所教幼儿的适当音域,适当的调整

歌曲的音调。发声的方法与演唱的姿势是想关联的,对于幼儿不当的发声方法,我们

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有趣练声游戏帮助幼儿学会下巴放松,嘴巴自然张开,在讲话的基

础上唱出自然美好的歌声。

3.注重幼儿歌曲作品的筛选

教师应该认真对音乐作品进行仔细的考量:音乐作品是否适合本园、本班或者本龄阶

段幼儿。如忽视音乐作品的适用性,必定会在幼儿歌唱教学活动中出现填鸭强输硬灌

的现象,让幼儿被动掌握,并慢慢影响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欣赏、理解、表现与创造能

力。

二、 幼儿音乐欣赏与音乐律动活动的一般模式和有关注意点

(一)幼儿音乐欣赏与音乐律动活动的一般模式

其实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与律动活动是密切相关的。在我看来,音乐律动其实就是强调

动作表现的音乐欣赏活动。

先来讲讲传统音乐欣赏的一般过程,主要包括:导入、介绍作品主要内容、完整欣赏

音乐、分段欣赏音乐、谈论欣赏的感受、再次完整欣赏音乐和随音乐动作这些环节,

简言之就是整—分—整的模式。

导入其实和歌唱活动差不多,只要用容易引起幼儿学习兴趣的方式引出主题便可。这

里主要讲讲介绍作品的主要内容的两种做法。一是先将作品的名称、主要内容介绍给

幼儿,方法幼儿简单的故事介绍,借助教具介绍或者是通过引导性谈话介绍等。这样

的介绍方法能是幼儿心理上使幼儿心理上有所准备,欣赏音乐时能随音乐作品的内容

产生一定的联想和想象。教师的介绍应做到简短、形象、切题,尽量避免与音乐作品

内容无关的或者会引起幼儿对音乐作品内容误解的介绍。此做法比较适用于有标题或

有一定情节的器乐曲。二是先不向幼儿介绍作品的名称、主要内容,而是向幼儿提出

一些能引起幼儿注意、启发幼儿想像的问题。如欣赏的是歌曲,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水

平提问:这首歌曲讲了些什么事情?听起来声音像什么?是谁唱的?有伴奏吗?伴奏

用的是什么乐器?等等。若欣赏的是性质较鲜明的器乐曲,可以让幼儿边听边想:听

了这首乐曲好像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自己又想做什么?用了什么乐器演奏?等

等。欣赏后让幼儿先表达,教师再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补充或指导。

完整欣赏音乐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借助图谱、可活动的直观教具或是教师的表演来进

行,帮助幼儿感知和理解作品。

分段欣赏音乐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分段欣赏音乐的各个乐段。次环节同样可以

用图谱等多种形式来展开,配合幼儿的理解,如徐隽雅老师执教的中班音乐活动《库

乞乞》在分段欣赏的时候就是结合了图谱让幼儿理解音乐中所表达的内容。

谈论欣赏的感受。在此环节中,对作品的谈论就不能仅停留在主要内容及情绪性质上

,教师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幼儿感受和理解作品中各种表现手段的表现作用,通过谈论

,使幼儿较为完整、全面、深入、细致地感知音乐作品。如让幼儿感知音乐速度和力

度的变化,感知乐曲结构上的重复与变化时,教师可以提问:“音乐从头到尾是否都

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怎么不一样?”等。当然这个环节也可以按照活动开展的需

要放置在完整欣赏之后来开展。

再次完整欣赏音乐是给幼儿一个完整倾听、感受和加深理解的机会,也为音乐活动提

供又一次“静”的机会。

随音乐做动作。在幼儿对所欣赏的音乐作品的情绪情感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之后,教

师应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因为身体动作是幼儿表达内心感受的一种

较直接形象的方法。借助身体动作,有利于幼儿富有想像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帮助幼

儿加深理解,是提高幼儿辨别音乐性质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

以不必告诉幼儿应该做什么动作,该如何做,也可以不必要求动作严格合拍,应让幼

儿自主地、创造性地去表现音乐,只要求动作在情绪上与音乐保持一致,注意不要使

幼儿的动作妨碍对音乐的欣赏。

再来讲讲音乐欣赏活动中韵律活动型模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音乐律动,主要包括:

导入、依据情境逐个创编动作并随相应的音乐练习表演和随音乐完整表演这三个步骤

音乐律动活动的关键是第二个环节,就是依据情境逐个创编动作并随相应的音乐练习

表演。在此环节中,教师要向幼儿提供与音乐的性质、某种要素或结构有关的情境,

引导幼儿依据情境提供的线索来创编动作。然后教师可以采用幼儿创编的动作或者是

动作组合,带领幼儿在相应的音乐中进行练习表演,并借助这种有组织的大肌肉动作

帮助幼儿感知音乐。当然,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鼓励幼儿一边倾听音乐,一边用各自

创编的动作来表现相关部分的音乐。

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韵律活动型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引导幼儿借助动作感受音乐,有利

于提高幼儿创编动作的能力及动作与音乐的匹配能力。这一模式较适用于欣赏形象比

较鲜明、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作品。

(二)组织幼儿音乐欣赏与音乐律动活动的注意点

1.不管是音乐欣赏还是音乐律动,所选用的音乐作品一定要适合幼儿,选材恰当。

并且在欣赏前有必要丰富幼儿相关的生活感知经验。幼儿年龄小好动,因此欣赏的作

品首先应该具有幼儿比较熟悉的音乐形象,以便提高幼儿的欣赏兴趣。如《狮王进行

曲》,幼儿一听马上会想起平时看到听到的动物形象。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欣赏

过程中容易找到他的音乐形象,易于理解作品表现的内容。不是所有优秀的音乐作品

都适合幼儿欣赏。

2.音乐欣赏是人们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对音乐作品进行感受、鉴赏、品评、理解的

一种审美活动。幼儿的音乐欣赏不同于成人,需要生活化的环境,故事化的方式,形

象化的表现手段,激发幼儿欣赏的兴趣、培养其音乐欣赏能力并加以深化。同时为了

达到体会、理解的目的,在此类音乐活动中必须保证幼儿欣赏音乐作品的时间与次数

。音乐欣赏应该是幼儿怀着欣喜之情反复倾听音乐的活动,所以在组织音乐欣赏活动

是一定要利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来保持幼儿的欣赏兴趣。如徐隽雅老师的《库乞乞》就

是利用寻找保藏这一情景一直保持着幼儿倾听音乐的兴趣。

3.音乐欣赏和律动活动注重描述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指导。音乐比较抽象,语言

比较生动具体,让幼儿容易理解,所以在幼儿欣赏遇到困恼的时候,到位的语言指导

师至关重要的。我们在开展音乐欣赏和律动活动的时候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和生动,尽

量避免随意的语言对幼儿造成理解障碍的现象。

其实音乐教学同任何一种教育活动都一样,都应该遵循一点的模式或者说流程,但是

又需要根据每次活动内容、重难点与幼儿能力等进行自己的再设计与再创造。只有“

溯源”又有新意、个性的活动才能符合教育规律又能吸引幼儿喜爱,才能为实施有效

教学提供保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