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笔记:老师,我还想剪纸
今天下午,我给孩子们安排了剪纸活动,刚开始时孩子们的兴致还挺高的,可是不一会儿我就听见一些幼儿的抱怨声。“烦死了!”墨墨显得不耐烦了,一边嚷,一边把手里的剪刀和纸往桌 上一扔。我蹲下来笑着对他说:“剪坏了?”你只试了一次,老师看见对面的苏欣小朋友可试了两、三次才成功的。你只是这里有一个地方断开了,第一次剪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这样吧, 你去仔细看一下她的大树,是从哪一边剪才不会断开。这时我看见墨墨也有点左右为难,不知如何。老师:“我不敢剪”“这样吧,我告诉你一个好方法,你去看看剪大树的图示,是从那一 边剪的”。把图示翻开看了又看,他又回到座位动手剪了,是从对折纸不开口的一面剪的,这也意味着她的大树不再一分为二了。老师说“真棒!能不能再试一次?”这一次孩子非常小心的剪。“我剪出来了!老师,我还想再剪一次”。
其实从上面事例中可以看出:毫无疑问,幼儿需要一个完全自由的时空,才能不断地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通过自我调整孩子会特别注意自己曾剪错的地方,这里正是学习的难点,也是孩子经验内化的关键环节,是反省的结果。教师应帮助幼儿发现矛盾的症结,而不是拿出现成的答案来。老师需要等待,需要“慢一拍”,压抑住想直接给予提示的冲动,让幼儿有珍贵的自我纠错的机会。
让幼儿自己探索并不是说不要给幼儿启发指导,当幼儿在操作中遇到困难时,老师要用启发性的语言去指导幼儿的操作活动,以激励幼儿的积极思维。仍旧拿上面的事例来说,当他一次没有成功时,我提醒他拿老师的范例仔细看,他看了一会似乎有些明白了,于是又开始了新的尝试。这次他非常小心地画轮廓,非常小心地剪……“我剪出来了”看看他激动地大叫起来:“老师我成功了!”老师的提示给孩子自己动手操作指出了方向,这比老师包办代替的效果更显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