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存在许多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要求的人才培养不相适应之处。在幼儿园教学中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扼杀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鉴于此,我们进行了“让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发挥其创造力”的实验和探讨。通过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和丰富的物质材料环境,尊重和鼓励幼儿自发的、有个性的艺术表现与创造。给幼儿提供不受评价的环境,使其可以根据自己的自由想象不受阻碍地自由创造。
让幼儿沉浸到多样化环境中
丰富多彩的环境刺激和活动内容,是培养幼儿活动兴趣、维持探索热情和发展创造力的前提。为了不断地为幼儿创造和提供富有刺激性、激发发散性思维的环境,我们带领幼儿参观美术展览馆、商店、停车场、缝纫店等;到附近田野观察,听农民伯伯介绍各种农作物和一些植物的生长过程;去公园欣赏各种花草树木及其他自然和人文景观。通过提问、讲解、启发、诱导等方法,让幼儿多角度、多维度、多侧面观察同一事物,在观察中对事物获得深刻、全面的认识,为创造思维储存丰富的表象。
在室内设置多种活动角,如自然角、图书角、美术角、游戏角等。在自然角,教师和幼儿共同种植花草果蔬,喂养小鱼、蚕等。美术角大部分是幼儿的作品,包括绘画、纸工、自制玩具等,并备有各种材料和工具,幼儿可随意制作。游戏角的大部分材料是生活中安全卫生的废弃物,玩具基本是幼儿和教师共同制作的,幼儿对它们最感兴趣,百玩不厌。幼儿常常在观察、摆弄的过程中发现新意、突发联想。如:幼儿玩娃娃家游戏时,把李翔小朋友制作的“鸭子的一家子”作为游戏材料,他们发现鸭妈妈和鸭宝宝都很瘦,就去埋怨李翔:“你为什么把鸭妈妈和鸭孩子都做得这么瘦,太难看了!”李翔小朋友却理直气壮地说:“鸭妈妈孩子太多,生活很困难,鸭妈妈很累,这样它们能长胖吗?”
让幼儿自由独立地思考和工作
教师根据主题内容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和工具,幼儿喜欢自己想象、自己动手。他们按自己的步骤进行拼、插、画、剪、粘、搓、捏、摆等,把他们的思维、认识、情感、行为和能力综合起来创作出作品。而成人的肯定和赞许,更使幼儿感受到独立创作的喜悦。
例如,在开展“我想……”这一主题活动时,教师先给幼儿讲了许多科学幻想、童话、神话等故事,并向幼儿提出一些直观形象及抽象思维的问题,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幼儿作品所表现出的内容看,发现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是惊人的。参加本次设计活动的幼儿共28人,就有23件作品的表现内容和手法有所不同。其中,张池小朋友的“我想上天”就是一件具有独特性和新意的作品,他在天地之间用彩色橡皮筋架了一道彩虹,顶端站着个小男孩,正高兴地向地上的小朋友招手,地上的小朋友张着手望着他。整个作品结合了编、画、剪、捏等工艺。我们问张池:“你是怎么想到‘上天’的呢?”他说:“我听了老师讲的《孙语空大闹天宫》后很想上天看看天空到底是什么样。”而他奇特的想象和作品得到肯定后,他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自信心增强了。
教师是幼儿创造力的启发者和引导者
根据《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遵循下列几个原则:一是既要传授知识技能,又要引导幼儿发散思维;二是既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提问,又要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正确处理知识技能和创造力,一般智力培养和启发创造力之间的辩证关系。教师在活动中把自己摆在幼儿的队伍里,加入到幼儿的活动中,成为发展幼儿创造力的启发、引导和促进者。在教育活动中教师采用间接指导的方法,引导幼儿自做、自讲、自玩、自由结伴、自由活动,启发、鼓励、帮助幼儿克服困难,达到目标。让他们在亲身体验、实际操作过程中激发创造性的思考、设计和合作。
在艺术活动中,教师启发鼓励幼儿大胆、自由、真诚地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想象,同时要明确地向他们传递这样的信息:想象、设计和动手的兴趣比完成好看的艺术品更为重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