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笔记:老师,我要自己来
【引子】
偶然在《幼儿教育》中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收玩具纠纷引发的教育),当看到作者其中的一个观点“当别人说不需要帮助时,要尊重别人的意愿”时,使我联想起我平时在带班过程中一些小片段。
【案例描述1】
在晨间收玩具,我们要准备下去时候,常常会发生这样一幕:
老师:“请小朋友快把玩具收起来,快点,快点……”
幼儿开始七手八脚地收拾起来,偶尔会发出一些喊声和玩具敲击发出的响声。
老师:“轻一点,玩具要轻一点放。”
幼儿似乎没什么大的改变,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收拾玩具。只见2个孩子把玩具筐抢来抢去,嘴里还不时地争执着,A:“我来拿,你太慢了,我帮你拿”,(B:“我要自己拿,是我拿来的”)。
老师:“是谁拿来的就请谁拿回去。”
A:“我想帮帮她嘛,她太慢了。”
【案例描述2】
午睡前的准备环节,请孩子们把自己的小椅子轻轻地放在桌上,常常会发生这样一幕:
老师:“我们要准备睡觉了,请小朋友把自己的小椅子轻轻地放到桌子上。”
有时会出现这样的一幕,2个孩子在拿着别人的椅子争执,双方都想来帮助那个没把椅子放在桌子上的小朋友。
老师:那就请你(其中的一位)或谢谢你们的好意,还是请椅子的小主人来放吧!(请其中一名幼儿会让另一名幼儿感到失落感,会给他一种老师偏爱的感觉;而请椅子的主人来放则存在一些不便的因素,如这个孩子正在解小便或已经在床边脱鞋子。)
【案例分析】
这种现象在我们平时带班的时候常会出现,尤其是中大班的孩子,他们已经逐渐产生了高级情绪,喜欢帮助别人,从只是单纯想完成任务到开始寻求助人为乐的自我满足感。从这2个案例中,我们首先应该看到的是孩子们的善良、友爱的情感,这是他们身上难得的闪光点,如论结果怎样,我们都不能去否定孩子的好的出发点。
【反思】
“我们经常教育幼儿要互相帮助。”可现在我发现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当孩子遇到困难后,其他孩子们喜欢抢着帮助弱者,建立自己的信心,提升在同伴中的威望,但我们是否考虑过被帮助者是否真的需要帮助,也许他想凭着自己的努力试试看,这不正是我们教师常要求孩子“要坚强,要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