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老师范文网

小班教育随笔大全《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栏目:小班教育随笔 来源:老师投稿
小班教育随笔大全《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教育像鞋子,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走人生之路。鞋匠要想做出合脚的鞋子,就需要充分了解脚的大小、形状,知道脚的需要和感受。同样,教育者只有在研究、懂得孩子的心理路程、精神世界以及成长机制的前提下,才能够设计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教育要适于孩子,并不是说适于普遍意义上的孩子群体,而是具体到每一个孩子的个体。所以,在芭学园,我们的眼里不是一群孩子,而是每一个孩子。

  有个三岁的孩子叫小壮。有一天,班里老师来找我反映问题,说小壮不参加晨圈活动,集体活动时在人群中乱钻乱爬,自由工作(我们将游戏称之为“工作”)时满教室晃悠,吃饭拿餐具时也不能排队等待,总把队伍搅得一片混乱。第二天,我来到小壮的班里,满屋的孩子都在忙碌,的确唯独小壮在转悠,虽然他在转悠的同时也会看别人工作,但入园快一年,只看、不动手玩的状态着实有点让人着急。不过,这类孩子现在并不算太罕见。

  老师过来跟我说,小壮妈妈每天送他来园比较晚,等他来到班里,别的孩子已经玩上了,兼之小壮没有习得跟同伴交往的技能,所以老是进不了同伴群体。如果有老师引导着,他能参与工作,可老师一离开,他就放弃。老师们担心这样下去,他会更失去同伴交往的需求,只会依赖成人跟他一起玩。我认为老师说得很有道理,问:“你们打算怎么办?”

  主班老师说:“我们每天只引领他一会儿,把其他孩子吸引到他的工作中,我们就离开。同时,当他在群体中发生不当行为时,和他一起讨论建构交往原则,再让他妈妈尽量早点送来园里试试。”听完老师的话,我认为这个方案没什么问题。

  十年种树,百年育人,改变一个人的状态不是一两天就能够见效的。幼儿园的那几年中,老师无非就是陪孩子一起渡过这个坎、那个坎。时间就这样过去了,终于有一天,老师们告诉我,小壮最近好多了,能够参与其他孩子的工作——虽然还是自己玩自己的,不能很好地跟同伴合作,但至少有了参与的意思。我一听马上赶到教室,想看看是怎样的情形。

  我去时,教室中的孩子都已经各自进入自己的工作世界。小壮到综合区拿了件东西,又跑到娃娃家,弯腰在那里用手搅动着玩具。可娃娃家的其他孩子正沉浸在自己的情景中,没人发现他在做什么。小壮跟娃娃家的孩子说着什么,一看没有人接他的茬,又拿上别的东西跑过去,扔在那些孩子面前。有个女孩一把把他拿来的东西扯开,继续忙自己的。

  看到这些,我被小壮感动了。他在创造自己的方式奋力融人人群,虽然失败,但脸上是成功的表情。入园这么久,我还不曾看到他脸上带着这样的发自内心的愉快神情,也没看到他这样目标明确地在做事。孩子的状况既然好转,说明老师们的方案是有效的。而老师们再说起小壮,脸上也是带着明媚的笑容。从此,小壮的状态越来越好。

  有个两岁多的孩子叫小浩,每次洗手的时候都在安静地玩水,而且持续好久。老师观察后发现,小浩其实在用手感受水和肥皂抹在手上产生的滑溜溜的感觉,不是只为了玩水而玩水。正巧赶上夏天的雨后,老师找了个时间,给他穿上防水衣,带他来到院子里的水坑前。小浩先蹲在水坑旁看了看,接着走进去踩水,然后开始玩水坑里的烂泥。老师没有阻止他,而是陪他一起玩泥巴,引导他感受干湿泥巴的不同手感。最后,等老师给他换上干净衣服,小浩的脸上满是安静、满足的神情。

  还有个孩子叫小文。每天早上来园后,都要非常认真地扫一会儿院子。我们从来没有阻止他,也没有过度地表扬,因为不想让孩子为了得到表扬而去做事,而忽略了做事本身的意义。所以,当看到扫完院子的他站在院子里,像在欣赏自己的艺术作品一样,老师只是由衷地在一旁感叹:“哇,我看到院子里变得好干净、好舒服啊!”小文会说:“是我扫的。”老师会答:“谢谢你。”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既是我们的教育理念,也是我们的教育行动。在芭学园,老师们用心灵去感受每个孩子,尊重每个孩子作为一个人的独特性;同时,在孩子的先天发展机制下,给予孩子恰当的帮助,协助孩子获得良好的发展,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