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和同事聊天,她是三岁孩子的妈妈,孩子刚上幼儿园一个月,老师和小朋友的家长都很喜欢她。有的家长还向她请教孩子是不是上了早教班,在哪里上的?我见过那个小朋友一次,当时印象很深的是妈妈一直在教宝宝怎么称呼在场的同事,很有耐心。她还聊起晚上睡觉前经常和宝宝互相讲故事,宝宝会把在幼儿园怎样和小朋友玩、怎样挨欺负都讲出来。妈妈则会有针对性地跟她谈心、教宝宝怎样想、怎样做。欧美的电影里经常会有孩子和父母发生冲突的镜头,不同的是,那些父母不像我们中国的父母一样,又喊又骂,甚至抡家伙,他们只是很平静地告诫孩子应该怎样怎样,否则会受到惩罚。《小屁孩日记》里的哥俩四处闯祸,妈妈很生气,表示如果继续的话,就会被禁足。哥俩的神情很害怕。让我感到不解的来了,他们为什么会害怕呢?禁足有什么了不起?她禁她的,你趁她不注意,抬腿就开溜嘛!还有无论是什么时候,孩子闯了大祸、还是家长逃难、发生了战争,家长多数情况下都会平心静气,或是和孩子谈心、或是回答孩子的问题,或是交待些事情。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他们的传统,西方的民主传统,经过双方甚至多方的讨论、争论,一旦达成了协议,就会遵守。民主其实就是谈,绝大多数参与者的谈,直到达成妥协。余英时谈民主时也提到了其中一重含义是讨论,不是拿出教义强迫他人学习,而是大家以平等的精神,在不受任何威胁的情况下自由讨论,互相说服。通过谈,通过讨论,父母可以很好地向孩子传递他们认为正确的观念,通过过程说服孩子而不是简单、
粗暴地给个结论,让孩子屈服于家长的权威而不得不遵守。而我们没有民主的传统,封建统治阶级用来控制人们思想、防止人民“犯上作乱”的思想武器――三纲五常,2000多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国民性。细细回想起来,我身边只有两例是父母从孩子很小时就一直耐心与他们交谈的。其中一个孩子已经在同济大学读三年级了。以前我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早就知道他很懂事。他的爸爸是我的同事,不多的话中常常夹杂着冷幽默。他的妈妈是医生,经常值夜班,不在家。孩子小学时就经常早上起来自己热饭吃。上 学时还不忘提醒仍旧睡在床上的爸爸饭在锅里。这也正是我的那些妈妈级的同事经常诟病那位同事爸爸的原因,更不能让她们忍受的是,加热牛奶的锅还只剩一只提手,要是孩子不小心被烫到了怎么办。去年我因病住院,有机会和他妈妈细聊,他妈妈说,从来没有打骂过孩子,有事没事就是谈。孩子三岁时有一次去治牙,小孩子哪能受得了,自然不干。于是当时有幸在场的人就见证了这样的一幕:在医院嘈杂、拥挤的走廊里,妈妈和儿子整整谈了两个小时,最后孩子自己走进了病室。当时妈妈的同事不停地感慨:“你真有耐心!”而更让这位医生妈妈心慰的是,孩子很知道心疼他们。是的,
他们其实在与孩子不懈的交谈中,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高情商。孩子高考选择专业时,父母希望他学医,当医生可以有稳定的收入,还可以到上海交大就读。但孩子经再三考虑,还是选择了他的兴趣所在――应用数学,一个在目前浮躁的社会里看起来很不实用的专业,但他的父母还是支持孩子的选择。但是,这样的情况实在是太少了。我们常见的情景是:当孩子提出要求时,父母的回答往往很直接:行,或不行。当父母觉得不合理时,也会解释,但当孩子一时无法接受时,当爸当妈的就急了,心情不好时更是火冒三丈,还可能会没头没脑、劈头盖脸把孩子大骂一顿。孩子小的时候,这一招或许管用,怕了,虽然心里不服气,但表面上还是顺从了。其实这种权威是最危险的,一旦孩子长大了,到了他可以自主的年纪了,这种权威就会被架空,变成空中楼阁。我听过多
少家长哀叹,孩子不听话,再也管不住了。家长的权威也随之轰然倒塌。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讨论的基础,没有建立起相互的信任感,等孩子长大时,双方交流、沟通起来就会很困难。父母会觉得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而孩子则认为父母管得太多。迫使孩子屈服于家长权威的另一个更为严重的后果是,慢慢地,孩子可能没有机会学会自己思考、变得不敢怀疑、不敢发问。而怀疑和发问都是创新的基础,没有创新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要敢于怀疑敢于发问,敢于蔑视权威。这也是举世公认的优秀民族犹太人几千年的思想传承。优秀诺贝
尔奖获得者、美籍犹太人赫伯特·布朗说过:“我的祖父常问我,为什么今天与其他日子不同呢?他是让我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理由,然后让我自己知道为什么。我的整个童年时代,父母都鼓励我提出疑问,从不教育我依靠信仰去接受一件事物,而是一切都求之以理。”很多时候,听不听话、乖不乖往往成了我们衡量孩子或学生好不好的一个标
准,这实际关乎到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是言听计从、中规中矩,还是我们希望他长大后遇事会自己看情况、会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会做出正确判断?龙应台在1985年的台湾就如此发问。回答显然是后者。但要培养出会思考的孩子,只有谈还不够,父母还要和孩子一起阅读,一方面增进自身的素质,更好地和孩子交谈,更好地引导孩子对未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因为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疑问,会涉及到社会、生活、哲学、历史、经济等各个领域。但父母的力量或能力必竟是有限的,所以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阅
读习惯。孩子通过阅读有益的书籍,就像有无数位古今中外的大家和大师同时在帮助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一样,何乐而不为呢!再以犹太人为例。在上个世纪100年中,共有680人获得诺贝尔奖,犹太人和有犹太血统的人占了152人。据说,美国80%的财富都在犹太人手里。使得犹太人如此优秀的原因有很多,但谁都无法忽视这一点:阅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的一次调查表明,在以犹太人为主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全国450万人,有100万人办有图书证。我们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阅读的目的是学会思考,让人更完善、更有价值,也更有尊严。妈妈读书会变得睿智,这很重要,因为妈妈陪伴孩子的时间往往会多些,而孩子是家庭未来的顶梁柱。对于当老师的妈妈阅读更为重要,因为我们要培养学生,而他们则是未来的社会中坚。学生的英语成绩可以不好,数学成绩可以不好,但他们应该被培养成为有正确的价值判断、会辨别自己的人生道路、担当得起一定责任、并懂得争取自己权利的、拥有健全人格的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