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老师范文网

小班案例分析积木建构《有趣的管道》

栏目:小班案例分析 来源:老师投稿
小班案例分析积木建构《有趣的管道》

  【案例背景】

  当我深入积木区观察小班幼儿上学期的建构活动后,会发现许多问题:有的幼儿很少选择积木区的活动,有的满足于拿着几块积木东走西看却迟迟不搭,有几个孩子总是重复着搭高高的楼,而有的孩子却经常重复用几块积木围成一个圆圈……,孩子的这些表现说明他们还处在积木建构水平的初级阶段,他们还停留在熟悉积木本身,感受积木在空间中的位置、状态,幼儿正在对横纵两方向搭建进行充分尝试和经验累积。而积木建构区的核心教育价值是:帮助幼儿经历操作、建构和设计的过程,发展他们对材料、模型和建筑物之间空间关系和逻辑关系的理解;支持他们再现和创造性的表达生活经验。

  【案例描述】

  本次活动在设计上采用了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教学结构。第一环节:出示圆管,引起兴趣;第二环节:认识圆管,了解其主要特征;第三环节:自由探索,发现两个圆管的连接方法;第四环节:自由表现,体验创新。教师设制了一个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在玩一玩——做一做——再玩一玩的过程中,使幼儿从最初的熟悉积木,到发现积木两端的连接方法,再到感知积木两端相互衔接时在空间中延伸的状态和位置,最后反映到幼儿对所建构的事物在现实生活中相互关系的理解和表现。使幼儿通过实践操作,认识和理解建筑模型和现实生活的关系,发展幼儿对模型和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和逻辑关系的理解。

  【案例分析】

  1、情节的不断丰富,激发幼儿探索和建构的激情

  一开始,教师以欢迎小客人的方式引出主题和引起兴趣,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发现其主要特征。然后再出示另一个圆管,告诉幼儿“它们是好朋友,怎样才能使好朋友手拉手不分开呢?”促使幼儿大胆主动的去尝试,从而发现其连接方法。接着设置悬念:“如果有许多圆管宝宝手拉手,它们会变成什么有趣的东西呢?”继续激发幼儿建构和探索的热情,从而发现模型和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和逻辑关系。

  2、关注幼儿积木模型组合与情节展开是否符合生活逻辑

  小班的孩子天真稚气,具有知觉行动思维的特点,因此,用“好朋友手拉手”来比喻圆管积木两端的连接,比较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理解水平,能够较为生动地把枯燥的名词“连接”变得通俗易懂,也符合他们身边“处处好朋友”的生活逻辑。最后在幼儿使用多个圆管连接之后让幼儿发挥想象:“现在变成什么了呢?”孩子们指着造型各异的管道,有的说:“像毛毛虫;”有的说:“像水管;”有的说:“像滑滑梯。”……,这些都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都是平时经常可以看到的,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幼儿的生活逻辑的。

  3、抓住幼儿遇到的或提出的问题,引导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当第一次尝试两个圆管的连接时,有的幼儿遇到困难不能成功,这时我没有马上进行讲解示范,而是先请不成功的孩子讲讲自己在操作中碰到了哪些困难,然后请成功的孩子上台演示,在看看——想想——比比——说说的过程中,帮助幼儿寻找不成功和成功的原因,让幼儿自己发现原来圆管的两头大小是不一样的,只有把大的一头和小的一头连接,并且还会听到“嗒”的一声时才会成功,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和自信。

  【反思】

  1、欣赏、接纳孩子,营造安全宽松的心理环境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始终以平等的关系引导孩子,不以教师的想法和意图强加给幼儿,接纳孩子的每一次探索和表现,并给予了积极的肯定,使孩子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并一直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心情放松、愉快,敢于探索、乐于建构。

  2、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建构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训练,而应更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因为建构活动是一个运用脑力去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只有通过创造性的“教”,幼儿才能进行创造性的“学”,因此,教师要给予幼儿发表独到见解的机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