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老师范文网

大班教学反思《蛤蟆种瓜》

栏目:大班教学反思 来源:老师投稿
大班教学反思《蛤蟆种瓜》

  一、作品分析:

  故事《蛤蟆种瓜》,为我们描绘了一只天真可爱、心急滑稽的蛤蟆,它盼望着种子早日发芽,结成一个大西瓜。语言生动,富有童趣,如:“种子,种子,快快长出来吧!”、“种子听见了没有,现在就长出来吧!”这非常贴近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所以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画面内容具体形象,适合孩子观察和表达。

  二、目标定位:

  我在认真研读作品的基础上,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确定为:1、在教师的引领下,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参与猜测、讲述。2、知道瓜儿长大需要时间和条件,要耐心等待。

  三、活动过程

  (一)聊聊吃瓜的经验

  1、小朋友,你吃过西瓜吗?什么味道的?谁能告诉我,西瓜是长在什么地方的?

  2、教师简单小结。

  (二)借助图片,倾听故事

  1、逐张出示图片,教师分段讲述:从开头……慢慢就会长出来的。

  2、提问:谁去种瓜了呀?蛤蟆趴在地上怎么喊?(幼儿一起学学蛤蟆的话)种子会马上长出来吗?

  3、青蛙对蛤蟆怎么说?(幼儿一起学学青蛙的话)

  4、教师继续讲述:从到了晚上……睡了很久很久。

  5、提问:晚上,蛤蟆对着种子做了什么事?(点蜡烛、讲故事、唱歌)

  6、蛤蟆这样做,种子会马上长出来吗?

  7、教师继续讲述,从蛤蟆,蛤蟆……种瓜真不容易。 (三)角色扮演,理解表达

  教师扮演太阳和雨滴,幼儿扮演种子,用肢体动作,理解、表现西瓜的成长过程,体验师幼互动的快乐。

  (四)完整欣赏,参与讨论

  1、完整欣赏故事录音。

  2、讨论:为什么说种瓜真不容易?

  四、活动反思:

  解读教材要准确:要使一个绘本教学活动取得预期的效果,活动前的解读工作非常重要,教师要仔细地研读作品,理解其风格,以便于确定上课的基调。绘本故事丰富多彩,有的属于诙谐滑稽类,如《母鸡萝丝去散步》,有的属于情感丰富类,如《猜猜我有多爱你》、《狐狸爸爸和鸭儿子》,还有的属于蕴含哲理类,如《彩虹的尽头》。只有把作品的风格分析到位了,才能在活动中采取相应的基调去演绎。

  激发兴趣要巧妙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来说,教师可以用游戏化的口吻,指导幼儿仔细观察、认真阅读绘本,懂得绘本是供我们观察和阅读的一本书。教师可用简练、指示性的语言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画面内容,大胆地表达想法。如:晚上,种子还是没有出来,蛤蟆着急了,它在为种子做什么呢?幼儿回答:蛤蟆在唱歌,蛤蟆在弹琴……教师:小朋友说得真好,看看蛤蟆的身边放着许多书,猜猜它还为种子做什么?幼儿:讲故事。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蛤蟆对着种子哇哇大叫,种子会出来吗?为什么?帮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大胆地猜测和想象,虽然此时的想象漫无边际,但使绘本教学不仅仅只局限在绘本本身,而是使得绘本阅读更加丰满,更加立体。 创设氛围要轻松:《纲要》在语言领域指出: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在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中,幼儿的心情自然是舒畅愉悦,活动氛围也显得轻松自在。在《蛤蟆种瓜》这个活动中,我用诙谐轻松的语调、幽默夸张的动作,引领幼儿迈入故事的情境之中:天真可爱的蛤蟆想出多种办法让种子快快发芽,如大声喊、唱歌、讲故事、点蜡烛,在痴痴等待中,竟迷迷糊糊地睡了个长觉,一觉醒来,青青的小苗已破土而出。幼儿在听听讲讲中,觉得故事越来越有趣,越来越好玩,从而吸引他们一直看下去,讲下去。

  教学方法要得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组织任何一个绘本活动时,要做到“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也就是说,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利于达到预期的目标,促进孩子的发展。活动中,我根据小班孩子直觉行动思维占优势的特点,采用边讲边猜的方法,让幼儿在倾听、学说对话中,大胆猜测故事的发展情节。再是采用角色扮演法,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理解、表现西瓜的成长过程,孩子们扮演一颗颗瓜种,我则扮演太阳和雨滴,在我的语言提示下,孩子模仿种子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动作,他们学得非常投入,觉得自己就是一颗颗瓜种,师幼互动更加积极融合。

  当然,一个成功的绘本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的认真解读教材,精心设计教案,灵活组织过程,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地反思教学实践,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阅读、理解、思考和表达,让幼儿在阅读中体验快乐,在阅读中收获成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