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已经有段时间了,江楠的情绪依然不稳定,有时还会哭泣。经过半个学期的幼儿园生活,小朋友都因为再次回到幼儿园而感到高兴,只有江楠小朋友每天还是红着眼睛来幼儿园的,这让我感到很焦虑。就在这时,我发现了一个问题:
案例一:吃点心时间到了,今天我将饼干都倒在一个盘子中,让孩子们坐在桌子边自己拿饼干吃。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都开心地吃着饼干。只有江楠哭了,我不知缘由,上前询问,可是江楠低头不语。孩子们陆续吃完点心离开桌子,江楠依旧低声哭泣。当第一组桌子只留下江楠一个人时,她迅速将盘中剩下的饼干全部拿在了自己手里。
案例二:由于江楠一直要哭所以我对江楠的关注特别多,也因此形成了江楠对我的依赖。今天在游戏时,丫丫可能累了,走到我身边要我抱,江楠看见了连忙走过来拨开丫丫的手,丫丫也毫不示弱,两人顿时“大打出手”。
案例三:午睡时,江楠拿出带来的新被子,我上前与她开玩笑:“江楠的被子真漂亮,让老师也盖一盖吧!”说着我把被子朝自己的身上拉了一把,这引起了江楠的不满,她一把将被子拉回。
原因分析:
点心放在盘子中,为的是培养孩子学会分享。江楠喜欢吃饼干,她认为盘中的饼干应该像家里一样独自享用,而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江楠只能无奈地看着伙伴们将“自己”的饼干吃完。所以她只能坐在一边哭泣。
江楠拨开丫丫的手,是不愿意丫丫让老师抱,因为老师是江楠最喜欢的,在她心目中,老师像妈妈一样,最喜欢她,她不能与其他人分享老师,于是出现了这种冲突。在家里妈妈是江楠独享的,在幼儿园里,找到一个可以依赖和信任的人,却要和其他人一起分享,这也是江楠老是哭泣的原因之一。
被子是江楠独有的,她不愿意与老师分享自己的被子,这除了说明江楠的自我以外,还说明老师尚没有在江楠心目中建立信任感。在这样的状态下,老师提出的建议是江楠难以接受的。
今天我给孩子们讲了故事《小猪的妈妈不在家》,故事的大意是:小猪的妈妈不在家,小猪请了好朋友去家里玩,并将自己的玩具与小伙伴们分享。当我讲到“小猪将自己的自行车与猴子分享”时,江楠在下边自言自语:“我不会的!”……
在江楠妈妈的交谈中,我得知江楠家里也有一辆自行车,在小区花园里玩耍时,曾经有几个孩子想借来玩,都被江楠拒绝了,而且还引来不少哭声。妈妈也因此与江楠谈话,试图说服江楠将自己的自行车与小伙伴们分享,但都没有成功。
江楠十分介意自己的东西被分享,即使伙伴伤心。我的故事又一次触及了江楠不愿分享的心理,于是江楠对于分享很敏感,在集体环境中,不能分享或者要她与人分享成了江楠内心的一种压力。
当今社会的家庭结构,往往导致很多孩子处于“独我”的教育环境。从与江楠每天“斗争”的那些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江楠有那么点固执,有那么点逆反,但最重要的是“不愿分享”,这是十分明显的年龄特点。在幼儿园里江楠除了和老师玩以外,大多数时间都是独处,在自由活动的时候,江楠也始终与其他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当有伙伴超过了她的心理“区域”时,她会像警惕的小鹿一样马上停止玩耍,静静观察伙伴的动向,随时防御。因为江楠知道当伙伴靠近时,自己的利益可能被侵犯,如分享自己的玩具,这些都是江楠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的经验。由于她过于自我,以及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导致她不愿接近别人,宁可自己独自玩耍,这也让她无法得到与同伴游戏的乐趣,这就是江楠一直无法适应集体生活的主要原因。
采取措施“
1、让江楠多和小朋友们交流,打入其他孩子们的世界,了解别人的思想和行为。
2、让江楠主动承担帮助别人的活动中,让其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取得成效:
放学了,妈妈来接江楠,江楠扑到妈妈的怀里,在老师的赞扬声中,妈妈从包里拿出了一根棒棒糖,江楠高兴地拿在手里呐呐自语:“棒棒糖!棒棒糖!”逸逸在一边眼馋地看着,妈妈见了边掏包边对江楠说:“江楠,把棒棒糖给小朋友吃吧,妈妈包里还有好吃的。”“不要!”江楠双手护着自己的棒棒糖,,并伸长脖子等待妈妈从包里取出其他东西。妈妈又从包里取出了一片饼干,江楠一手拿饼干,一手拿着棒棒糖,妈妈让江楠做出选择--分一样东西给逸逸,江楠看看右手,再看看左手,犹豫了一会,最终用摇头做出了决定。妈妈又从包里取出一包葡萄干,让江楠分给小朋友。江楠的小手拿满了东西,看着手中自己喜爱的食物,江楠停顿了片刻,最终打开葡萄干包装,掏出一颗给逸逸,在妈妈的要求下,又掏出几颗给其他小朋友……
看着江楠和同伴们分享葡萄干,我突然意识到:让一个不愿分享的孩子尝试分享,不应该让她有被“剥夺”的痛苦。棒棒糖不能分享,饼干不能分享,因为它们都是“独一无二”的。而葡萄干的数量却可以保证江楠和同伴一起分享,当江楠艰难地同意分享葡萄干时,其实也是她学习分享走出的第一步。
培养孩子分享不是一天一时就能形成的,需要时间、时机,当然也需要策略。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一点一滴地感受到分享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