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对家园沟通的几点思考
晚放学前,看到幼儿小泽的母亲满脸怒气地走进了幼儿园,我心中不由得产生了问号:怎么呢?有什么问题?伴随着这位母亲走进了中班教室,我跟进去,了解到:
昨天,老师布置了一个家庭任务,回家做一件家务事。这位找到老师,很是严肃地说:“老师,昨天我们没做作业。我觉得没意思。你看我,什么家务事都不会做,现在不发展得挺好的吗?况且,如今科技那么发达,洗衣机呀、洗碗机呀什么都有,还用得着动手吗?再说,我家小泽长大了肯定不做这些家务事,需要学这些没用的东西吗……”
听着这位家长愤怒的发言,看着双方原本因为有共同目标能走到一起所家长和幼儿园老师,我知道,家园沟通出现了一些问题,家庭和幼儿园如何进行更好地沟通,才能促进幼儿更健康地成长呢?我想,也许得注意以下几条原则:
原则之一:家园沟通,应本着一致的教育目标。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庭配合,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应建立幼儿园与家长联系的制度,指导家长正确了解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 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现代教育已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上升为教育的“三圈理论”,三者共同形成了一个培养教育人的系统工程,家庭教育则是这个系统工程的基础工程。
家庭和幼儿园,因为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使他们具有共同的目标,所有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幼儿更愉快更健康地成长。那么家园沟通,应该形成教育合力。作为懂教育的一方,幼儿园应该和家长沟通,取得教育的共识。
在上例中,让孩子做家务是很多家庭都不容易接受的。因为现代的孩子都是独生子,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那么作为老师,布置孩子做以上作业时,得先让家长明白这项作业的意义,从而杜绝家长的逆反心理。作为幼儿家长,即使不理解,也不能这样公开表态,可以单独与老师沟通,从而在沟通的基础上取得一致的教育观念。
原则之二:家园沟能,更要强调及时性。
孩子是活生生的,每一天都在成长着,每一天都能给家长带来很多欢乐,给老师带来一些惊喜。面对孩子成长过过程中的惊喜,家园应该及时沟通,从而使双方都能在第一时间全面地了解孩子。
在幼儿园开展的游艺活动《钓鱼》中,幼儿明明异军突起,不仅能在较短的时间里钩起了十条“小鱼”,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游戏中,孩子的手异常的平稳,没有以往那种慌慌张张,手忙脚乱,引得了全班孩子的羡慕。明明也倍感自豪……
想到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激发孩子最好的方式是让他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这时候孩子是成功了,在幼儿园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那么作为他的家长,忙于工作,能分享孩子的快乐吗?于是我第一时间利用校信通和家长取得了联系,告诉家长这一喜讯,更提醒家长:给孩子一些肯定,让孩子扬起自信的风帆。
原则之三:家园沟通,重在经常性。
因为孩子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动态渐进的过程,家园应围绕孩子的教育与发展情况进行经常的及时的沟通。沟通让家长的期待得到及时反馈,能让最新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每个家庭……教师与家长应保持经常性的联系,经常性的交流和沟通可使教师与家长形成随时交换意见的习惯,拉近家园间的距离,促使双方在育儿问题上达成共识。家长可利用接送孩子时短暂交谈等沟通方式及时与教师互通信息,了解幼儿在园在家情况,保证家园教育一致性,避免幼儿两面性行为发生。
原则之四:家园沟通,更是一个双向活动。
《纲要》指出教师是家园合作的发起者、组织者、参与者,只有教师具备接纳家长的积极态度,沟通渠道才能畅通。因而任何人际关系的相处都是互动影响的,教师在与家长的交往过程中要发挥主动性,以取得家长对教师的信任。另外,沟通是双向的,家长的积极参与是沟通的必要条件。
此外主动性也体现在家长方面,现代教育需要家长大胆的站出来,不再对教师一切言听计从,能大胆向老师提出建议和意见,能主动向老师反馈孩子的情况和知识需要。与老师一起商讨帮助自己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特点的活动方式,共同创造一种孩子“跳一跳,够的着”的教学模式,并且参加各种家长的助教活动。
总之,我们要坚信,家长是我们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最大的支持者和坚持者,是我们教师的同事和伙伴,赢得他们的支持与配合,对我们的幼儿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国教育部印发、2001、7、2
[2] (苏)B.A.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572
[3]周丹.对家校合作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考[J].无锡教育学院,2001.6(2):34-37.
上一篇:大班教学反思:当幼儿发生争执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