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在幼儿园,调皮的孩子会经常犯一些小错误。虽然经过老师的教育,孩子时常是当面说的很好,转身却又故态复萌。
刚擦干净的桌椅上只要一个美术活动就会留下孩子们用各色彩笔、油画棒画上去的斑痕。尽管老师一再的“杀一敬百”,并且苦口婆心地对孩子们说:“千万别用笔在桌椅上乱涂乱画了,因为这些东西涂在桌椅上不能擦洗干净,使我们的活动室看起来很不整洁。”但五颜六色的“图(涂)画”还是日渐增多。
案例:
这天,当××小朋友在桌子上乱涂时,被我抓了个正着。我刚要展开教育,转念一想:为什么孩子会屡教不改?如何对待孩子的这种行为?我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是否合适?
午饭后休息时,我有声有色地讲了一个《小兔挑朋友》的故事。故事讲完后,我问小朋友:“大家说说,小兔为什么不愿意和小猪做朋友?”
“小猪到处乱涂乱画,弄得脏兮兮的,所以小兔不和小猪做朋友。”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
“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找一找,我们的教室里有没有这些涂、画上去的脏东西呢?”
小朋友都站起来去找,果然,在桌椅上找到了涂、画上去的痕迹,纷纷跑来告诉我:“老师这儿有”、“老师那儿有”。
我又说:“有那么多脏的地方,那我们得想个办法,把这些脏东西去掉呀!”
“老师,用抹布擦,用去污粉擦。妈妈用它再脏的东西也能擦掉。”
我于是给每个小朋友一块小抹布,请小朋友蘸上去污粉。擦着、擦着小朋友发现桌椅上的痕迹大部分能擦掉,但是有一部分痕迹怎么擦都擦不掉,都着急地跑来告诉我:“老师,有的擦不掉,你给我们想个办法吧!”
这时,我告诉小朋友:“这些痕迹擦不干净了,只能用油漆或涂料重新粉刷了。可油漆、涂料这些东西发出的气味有毒,会影响小朋友的身体健康。只能等放假时再做了。以后,如果小朋友用笔画东西时,请画在纸上,和小朋友一起欣赏,那多好啊!”孩子们听了,都纷纷表示以后自己画画涂涂时,一定画在纸上,再也不在桌上、椅子上乱涂乱画了。经历了几次绘画活动后,孩子们还真地做到了。
分析:
回想我前后两种不同的教育行为,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教育效果?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从上面的案例记录中我们不难发现:前面对孩子的教育就是犯了单一呆板的说教的毛病,而这毛病也是很多老师以前经常犯的一个通病。当我发现孩子乱涂乱画不爱护公共卫生时,采取的是消极的制止和纠正的教育行为。抓住一个孩子一味地斥责孩子,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只是简单地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只会运用批评、命令、说教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是巡查员,而孩子则是被检查者。孩子只是在老师的命令下而违心地说:“我再不这样了。”可以后还会照犯不误,甚至变本加厉。虽然,在这之前我曾对孩子进行反复教育,但我这种乏味的“唠叨”,反而会强化幼儿的某种行为。这种消极的纠正和制止的行为激起了幼儿的逆反心理,我想:这就是我以前一再教育幼儿不能乱涂乱画却屡禁不止的原因。
这一次则不然,我和孩子的角色都发生了改变。我从“巡查员”变为了“谋士”,孩子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了主动参与者。首先,发现问题。我通过一个故事,让孩子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鸣,从而使幼儿意识到了问题的所在。然后,解决问题。我让孩子去寻找乱涂乱画的痕迹和擦拭这些痕迹,让幼儿在自己的活动中,自己去了解问题的危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明白了“乱涂乱画”的危害性,又呵护了孩子的自尊心。最后,提出合理建议。我并没有对幼儿说“不能乱涂乱画”,而是用积极的方式建议孩子“画在纸上,和小朋友一起欣赏”。从而消除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幼儿在心悦诚服地接受了老师的建议。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孩子的关系是友好的。使孩子从“虚心接受,坚决不改”的被动行为转变为“真心接受、认真改正”的主动行为;使孩子真正理解了某些行为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后果,才会将“不要”内化为自觉的要求。
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从案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培养幼儿社会性品质应从幼儿自己认同的活动方式入手。因此,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老师要“善待”孩子的错误,我们应从幼儿自身学习发展的角度,从他们自己积累经验的角度来看待幼儿所犯的错误,而不仅仅是将幼儿的错误看作是不符合正确标准的,更应看作是他们自身获取经验的必须途径。
“尊重幼儿”是《纲要》反复强调的一个原则。从这里我们看到:尊重、自由,给于幼儿的是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因此,幼儿就会感到责任的重大,并能独立承担行为的后果。
教师应以积极的方式对幼儿提出要求。即我们要直接告诉幼儿具体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这特别适用于那些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的事情。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有教育、点点滴滴皆教育”,因此老师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让幼儿在与环境和“问题情境”的不断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中获得主动、有效地学习。多采用移情教育的方式,促使幼儿自我反思、自我判断,促进幼儿道德水平的提高。
总之,作为一名幼儿老师,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要转变陈旧的儿童观、教育观,在反思中成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