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笔记:正确认识幼儿的攻击行为
午休散步时间到了,我和孩子们一起到草坪散步晒太阳,一阵哭声传入到我的耳边,寻声望去,赛赫站在一旁哭泣着。
我把两个孩子叫到身边,询问事情的缘由。两个孩子表述的很清楚,原因是因为戚家玮在草地上爬,赛赫骑到了他的身上,压到了家伟,出于条件反射,孩子的本能,家伟反咬了赛赫一口,赛赫疼得哭了起来,件大事不妙,家伟有点不知所措。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攻击性行为时常发生,如何正确引导幼儿采取正当的方式解决问题,避免攻击性行为的发生,是老师们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如果单单以强化的方式,我想效果并不是那么明显,对于那些个性强、易冲动,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孩子,我们需要正确的引导。
首先,对于今天的事情,我会把问题先交给孩子,让他们俩自己学会去分析事情的对与错,从而放手让他们俩自己去解决问题,如果解决不了,老师再参与到他们的“纠纷”当中,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其次,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教师要适时地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幼儿正确的交往方式。让幼儿认识到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不正确的交往方式,渐渐地淡化幼儿的这种攻击性意识。对于表现有进步的幼儿,教师也要及时地肯定表扬。
最后,家长方面的沟通尤为重要。对于这样的事情教师要及时和家长沟通,让家长配合老师做好幼儿方面的工作,得到家长的理解,我们的工作才会做的得心应手。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攻击性行为是一个持久的话题。如何正确引导,淡化幼儿这方面的意识也是老师需要一直去坚持做的事情。做孩子们生活中的有心人,去观察、去发现,了解每一个孩子的特点。我想,这也未必不是一个幼儿教师的价值所在。
坚持,就一定有所改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