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笔记:包子事件
案例背景:
撒谎,在字典里的解释是一种虚构或捏造事实的行为,表现为用不恰当的方式隐瞒部分或全部事实。在幼儿园,我们教师经常会碰到孩子撒谎的问题。读《木偶奇遇记》、《狼来了》长大的我们,在这些故事的影响下,常会觉得孩子说谎是个“恶习”并与道德品质相联系,必须严惩。其实,孩子说谎很少出于恶意,从心理因素上,孩子的说谎可以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类。与其说他们在说谎,不如说他们只是在提供错误的信息而已,因此需要我们选取合适的方法去对待这种行为。先冷静地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要说谎,解说谎的原因后,再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案例描述:
下午,大家都在安静地吃点心。我在一边给女孩子扎头发。突然电脑桌上出现一个咬剩的包子。“这是谁的包子?没有吃光就放在这里了?” “是瑶瑶的”这时凯凯举手说。我四处寻找瑶瑶,却见她站在自己位置旁,呆呆看着我。“瑶瑶,这是你的吗?”我问。“不是。不知道谁放在我的袋子里。”瑶瑶着急地猛摇头摆手,大喊,“不是我!”原来她吃完点心,端起椅子正要去阅读区看书时,袋子里掉出了一个吃了一半的包子,就把它放在电脑桌前。“是谁放进瑶瑶袋子里的。”“肯定是瑶瑶,肯定是!”这时凯凯又在一旁强调,“我刚才拿书,摸到袋子里有这个包子,我就把它放进瑶瑶袋子里了。不知道谁那么坏放我袋子里。”“是你自己放进去的吧。”我盯着凯凯的眼睛问道。(这孩子,不关他的事情,怎么一直说个不停呢?有猫腻)看我紧追他不放,他又说,“景老师,我会把自己的包子放在自己的袋子里吗?我会自己让自己的东西脏吗?你想想。”面对他的询问。我突然想到了古代断案没有证据时让几个有嫌疑的都进一间寺庙,在一个泥塑上抹上白粉,没有犯罪的人就自己去摸泥塑,然后根据手上是否有粉来判断犯罪人。于是我拿出了一只盒子,告诉小朋友,“这是一只神奇的盒子,一会每个小朋友都把手伸进去,这个包子是谁的,谁的手放进去就会被卡住。”“不会吧”“景老师,这盒子有魔法的吗?”“真神奇”小朋友们都在下面议论纷纷。我把凯凯这组安排在最后,让其他的小朋友排队进午睡室,一个一个把手伸进盒子。只见他们屏息伸手放入,小心翼翼地缩回来,松口气。这时,轮到凯凯了,他犹豫了下,又慢慢把手抬起,快到鞋子口时,又缩回去,“景老师,我真得没有放,你相信我。”我蹲下身,轻轻说,“凯凯,如果不是你干的,盒子不会咬的,如果真是你干的,承认了,跟瑶瑶道个谦,然后把包子扔掉,那还是个好孩子。”凯凯听了我的话,静静不做声,过了一会,“是我干的,对不起,熊婧瑶”。边说边把包子扔到垃圾桶,同时抖了抖瑶瑶的袋子。 或许,有人觉得我太兴师动众,可是我有我的原则,只想让每个孩子知道“犯错不可怕,因为年龄还小,是允许犯错的年纪,是需要成人引导指正的年纪。,错了能承认能改正,这就是成长的必经路。如果抱有钻空子的侥幸心理,最终只能走向不归路。” 因为时间来不及,今天忘记给孩子们小结了。也不后悔,浪费了一节美术活动。道德是成功的重要基础。而道德的基础,就是教育。
三、问题分析:
1、父母宠溺:父母每个周末才回家一次,因为觉得愧对孩子,所以非常纵容他,犯错了,只要能说出理由,就会原谅他。
2、祖辈教养:爷爷教育时秉承以暴制暴,每次都是直接撩胳膊捋袖子上去就是打。为了不挨打,一旦犯错,凯凯养成了推卸责任、撒谎的习惯。
四、教育措施:
1、分析和判断不妄下结论
首先认真分析当时的背景,如孩子所处的年龄、事情发生的原因等;其次要分析幼儿说话时的表情、说话的内容等。为接下去的教育措施作铺垫。
2、了解孩子,信任孩子。
成人与孩子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是孩子诚实的前提条件。要让孩子知道,即使他说了谎,你还是爱他的,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告诉他,你还小,做错了没有关系,正需要大人知道并指正,这样才能长大。
3、成人应给予适度的教育
一旦发现孩子说了谎,要与孩子一起交流谈论,下一次遇到类似情况可以用哪些更好的办法代替说谎。不可用严厉的惩罚来威胁孩子,因为这个方式只会让你的孩子说更多的谎以求躲避惩罚。
上一篇:幼儿园教育笔记《让孩子慢慢成长》
下一篇:幼儿园教育笔记推荐《插队的启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