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笔记:正确对待幼儿的问题
有一天,阳阳、俊俊他们围在一起,热烈地争论着什么。
我走过去,阳阳马上站起来对我说:“老师,我知道我们人是由猴子变的。我的爷爷原来是猴子,他劳动了就变成了人,后来生了我爸爸,我爸爸又生了我。”我笑着问他:“你怎么知道的?是谁告诉你的?”他认真地说:“我问我爸爸第一个人是怎么变出来的,我爸爸告诉我是由猴子变的。”我听了,觉得家长可能是从生物的进化讲到人类的进化。这种讲解虽然是科学的,但却超出了幼儿的知识经验和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将孩子带进了知识的迷茫中,造成不科学的概念,是孩子产生错误的理解。
我没有立即肯定他的回答,但也没有否定,而是将这一复杂的知识作了简化的、概括的解释:“很多很多万年以前的人是由猿猴逐渐变成的,当有了人类以后,现在的猿猴就不会变成人了。”孩子们听后,点点头说:“哦,我们明白了。”我想这样的回答不会使幼儿产生错误的理解。
儿童大约自两岁以后,逐渐出现发问的现象,这是幼儿思维发展的标志,是求知欲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表现了更大的求知欲,产生了新的兴趣,教师和家长应以积极的态度,正确对待幼儿的问题。我国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对幼儿的好问心提出过教育建议,他说:“不要拒绝小孩子的问题,也不要以有问必答的方法来应付,应当利用他的问题来实行我们的理想教育。”我觉得这真是一句明理哲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