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老师范文网

幼儿大班教育随笔:珍惜源于体验

栏目:大班教育随笔 来源:老师投稿
幼儿大班教育随笔:珍惜源于体验

  “老师,给我少盛点儿。”“老师,我不喜欢吃大蒜。”“老师,我不喜欢吃青菜。”每到吃饭时刻,我们便会听到关于这样那样的盛饭盛菜申请,接下来便是老师说服教育和孩子一脸的被逼无奈。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我园在落实《指南》过程中,以体验为着眼点,通过让孩子们参与种植、感知社会饮食文化等多种途径,让孩子们亲身经历和感受食物的来之不易,从而达到珍惜食物,改变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的目的。

  体验一:红豆粥。

  大5班,徐老师将小朋友们刚刚采摘的6盘红豆荚分发到各小组,让孩子们试试将豆荚剥下来。云云惊叫,“老师,其他豆子都是红的,可是这个豆荚里的豆子上怎么有白的啊?”“豆子发霉了。”一旁的青青头凑过来很肯定地说。“青青说的对,豆子是发霉了,大家想想看,豆子发霉可能是因为哪些原因?”徐老师将问题反抛给孩子们,“可能豆子没晒到太阳。”“可能豆子被浸泡在雨水里。”“可能豆子生病了。”“嗯,你们说的这些都有可能,不过老师也不太清楚,等会儿我们再去电脑上查查,看看红豆到底为什么发白,晚上回家之后也可以问问爷爷奶奶,他们可都是种植专家。”“现在我们将坏的豆子找出来放在桌上,将好的豆子放在篮子里,今天老师要用电饭锅煮红豆粥给你们尝尝,这可是你们自己的劳动果实哦。”徐老师的话刚说完,孩子们劳动的热情更加高涨了。

  后记:当孩子们户外活动结束回到教室时,徐老师已经将粥凉好了,她给每位小朋友盛了一碗。“咦,怎么有甜味?”佳佳一问,乐乐回应:“好像是冰糖的味道。”“说得对,因为你们今天也参与了劳动,所以老师觉得你们今天辛苦了,特意加的冰糖,冰糖红豆粥味道怎么样?”“很好吃,我们要都吃完。”康康放鞭炮似的语速特别快。“我吃了还想吃第二碗。”平时饭量不大的青青也豪言壮语,“我也想吃第二碗。”……又是一阵此起彼伏的声音。“少吃点儿,等会儿就要放学了,晚上回去还要吃晚饭呢。”徐老师没想到孩子们对一碗粥的热情是如此之高。虽然出于安全的考虑,老师没让孩子们参与煮粥的全过程,但是孩子们因为有了前期剥豆的参与体验,对红豆粥便有了一份不同寻常的感情和认知,知道红豆粥的背后所包含的若干劳动。不用老师说教,便达到了预期的珍惜粮食的效果。

  体验二:种蚕豆。

  种蚕豆咯!孩子们拿着蚕豆、小棒、小锹、水盆,一来到我们的种植地,就开始用小锹挖坑。只见孩子们挖的坑一个挨着一个,而且,有的坑挖得深,有的坑挖的浅,有的随便挖一个坑就走开了。突然,豪豪说:“这样种蚕豆,太乱了,我们可以分工,几个人挖坑。”辉辉问:“坑与坑之间的距离多长呢?”大家这时都怔住了,豪豪问我:“上次数学课,我们用小棒量桌子的长度,今天我们可以用小棒来量吗?”我说:“可以试一试。”孩子们开始自己尝试,用小棒量长度,可是孩子们手里的小棒有的长,有的短。这时,李漾小朋友说:“奶奶种蚕豆的时候,就是用小锹量两颗蚕豆之间的长度。”孩子们试着用小棒与小锹比长短,找了几根与小锹长度差不多的小棒。接着,孩子们分工合作,有的挖坑,有的往坑里放蚕豆。放蚕豆的时候,有的孩子放一粒,有的孩子抓起一把蚕豆就往里面放。辉辉突然发现了问题:“你们这样做不对,放一粒太少,可能不发芽,放太多也是浪费。爷爷种蚕豆的时候放3—5粒就行了。”大家觉得有道理,于是孩子们就开始放蚕豆,一边放,一边数。然后用泥土盖上,接着几个孩子拿着盆去运水,准备给蚕豆浇水,“哎呀,蚕豆是什么样儿?可以怎么吃呢?我现在就要流口水了。”“哈哈!”大家哄堂大笑。

  后记:幼儿在种蚕豆活动中,善于发现各种问题并尝试用已有的各种经验解决问题。种植前,教师没有事先告诉幼儿怎样种蚕豆,而是让幼儿自己先动手尝试,有的幼儿平时在家庭生活中看见家长种过蚕豆,就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幼儿在学习了测量的方法后,能够经验迁移,想出用小棒测量解决间距问题,当发现小棒长短不一时,幼儿又用小棒与小锹相比较,找出适合的长度,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同伴之间的合作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

  开展种植活动体验以来,他们不但关注本班级的农作物种植,餐后散步还总是喜欢到各个班级种植地去观察,因而认识了萝卜、大麦、葵花、草莓等多种农作物,见证了一些农作物、果树的生长过程;他们有时还会帮助其他班级剥豌豆,与其他班级分享煮玉米等劳动成果,在不知不觉中懂得了关爱植物,关爱他人,合作、珍惜粮食等美好的品质得到了发展。

  体验三:包水饺啦。

  当大一班的许老师将盛有青菜肉馅的盆和圆圆的水饺皮放桌上时,孩子们一阵阵议论,“老师,这个圆圆的是什么呀?”“老师,现在我们要干什么呀?”“我吃过水饺,我们现在要包水饺。”“这皮子怎么是圆的啊,我家的都是方的。”等孩子们议论过后,徐老师拿着皮子说:“方的皮子是馄饨皮子,圆的皮子是水饺皮,我们今天中午要吃水饺,但是必须我们自己学着包,用筷子将馅儿挑到皮子上,然后将皮子对折,想办法将皮子捏紧。”许老师说完,就到其他组巡视去了。

  “这个怎么包啊?”第二组的玥玥边自言自语边尝试卷皮子的边儿,可似乎两只手不知怎么分配,我点拨她:“看看星星怎么弄的不就知道了?”“我们不是用橡皮泥做过水饺么?一样的啊。我来帮你捏一下。”星星的主动让我彻底变成了旁观者,我原以为我会和许老师忙着到各小组去示范指导,现在看来也只有提醒的份儿:“馅儿再多一点才好吃,看这几只水饺肚子还平平的。”“这儿还要再捏紧一点。”

  “哎呀老师,怎么捏不起来啊?”第四组的龙龙大叫,我走过去一看,原来龙龙拿的那皮子上沾了不少干面粉,“因为皮子太干了,如果潮一点有点水份就可以了。”“那怎么办?”龙龙一时没了主意,“我知道,弄点水沾在手指上就可以了。"琪琪忙着找水去了。“还是幼儿园好,要是在家里奶奶肯定会说我捣乱,不让我干。”“不用担心,老师拍了照,还录了像,会将你们能干的样子发到家长群里面的。”许老师及时回应。“那我们上次自己盛饭、自己炒豆子那次,家长也会看到么?”“都看到了,老师发了很多我们班活动的照片到家长群,所有家长都会看到的。”

  后记:当饺子端上来的时候,他们顾不上交流,一改平时就餐时的闲聊和司空见惯的状态,小心地、仔细品尝着饺子的味道,甚至连汤和残留在盘子边上的韭菜都清除得干干净净。或许有的饺子馅儿少,或许有的还没包得紧,味道远远没有大人包的那么香,但因为今天的水饺是自己包出来的,孩子们不但自觉珍惜食物,还在不知不觉中创设了“食不语”的就餐好氛围。体验活动的效果远远大于每日餐前的菜谱播报和营养宣传。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听过了,忘记了,看过了,记住了,做过了便理解了。”当我们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当我们去除纯说教,提供真实的场景让孩子去经历、体验,我们最终懂得了“生活即教育”这句话真正意义的时候,孩子们已经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生活体验,这些体验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也悄悄地改变着孩子们对生活的态度,他们不再挑出细细的生姜丝,也不再听到“我不吃大蒜”之类的话语。我相信,当教育手段发生了质的变化,孩子们也将拥有更多美好的品质与习惯。

  摘自:《学前教育新视野》2016.04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