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老师范文网

科学活动案例分析《不用手也行》

栏目:综合案例分析 来源:老师投稿
科学活动案例分析《不用手也行》

  今天进行科学活动《不用手也行》,整个活动进行下来,感受颇多,现摘录一些片断共同讨论。

  案例片断:

  师:请大家想一想,不直接用手,你准备借助什么东西,用什么方法来把这个筐里的小球运到这个空筐里呢?请你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幼儿记录中)

  师:谁来说说你想到的办法?

  幼一:我可以用吸管把球穿起来运到筐里。

  师:那纸上怎么只有吸管,你的球呢?

  幼一:球?还在筐里呀,我还没做实验呢!

  师:你想的方法上也得画上球啊。(幼儿茫然……)

  幼二:我可以用毛根伸进球的小洞洞里把球运过来。

  师:如果球上没有洞洞呢?

  幼二:我看到球上有洞洞的呀。

  师:如果没有洞洞的话,能不能想其它的办法呢?

  (幼儿茫然……)

  反思:一、猜测是否一定需要进行记录?一直在进行科学活动的研究,可能有些钻进了套路中,感觉科学活动一定要有记录。但是在本活动中,记孩子们进行猜测方法的记录, 由于表现力的有限以及孩子认知上的有限,他们的猜测记录并不能真正表达他们的想法,反而说的比画的清楚多了,在这个活动中,“记录猜测”显然是画蛇添足了。二、如何因材施教?本活动本来要运用的球应该是乒乓球,但是园内并没有这么多的乒乓球,不得已,用有小洞的小球进行代替。因为有了小洞,孩子们都想到用吸管或毛根伸进洞中来把球运到空筐中,这与老师预设的完全不一样,由于心中着急,因此才有了“如果球上没有小洞洞,怎么运球呢?”这一问。但是孩子们还没有开始进行实验,他们被老师的问题有点搞糊涂,为什么有洞的小球,要把它当做没洞的小球呢?听了孩子的回答,我一惊,感觉到了自己的失策,连忙及时进行调整,自己采用了有洞的小球,就该让孩子按此球的特点来进行实验。在幼儿顺利运完球后,我又进行了追问:“如果不用穿小洞的方法,你还有其它的方法来运球吗?”放在此处,自然引起了孩子们的进一步思考,有的孩子受纸条运球的启发,说可以将毛根弯曲绕住球,再把球运过来。我大力表扬了孩子们其它的想法,并让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的延伸中自己换种方式再去进行运球。

  感受:如何发挥孩子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一是要放开自己与孩子的手脚,二是要尊重孩子,随着孩子的想法改变自己的预设,引导孩子获取知识经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