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老师范文网

中班音乐活动反思《小鼓响咚咚》

栏目:中班教学反思 来源:老师投稿
中班音乐活动反思《小鼓响咚咚》

  案例描述:

  案例1

  活动导入部分:

  教师出示小鼓(敲鼓),提问:“小鼓怎么唱歌的?”

  幼儿:“咚咚咚,咚咚咚······

  教师出示鼓谱。

  幼儿跟教师采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部位敲打节奏,熟悉节奏。

  案例2

  师:“这首歌曲有几段“”

  幼:“两段。”

  师:“两段一样吗?”

  幼:“不一样。”

  师:“哪里不一样?”

  幼:“第二段唱轻一点,因为妹妹在睡觉······”

  师追问:“那第一段呢?”

  幼:“第一段响一点,很开心的······”

  案例3

  教师演唱并表演歌曲,幼儿完整欣赏后分段学习,出示图谱。根据不同情绪出示笑脸(大笑、微笑),教师解释笑脸所代表的意思。教师边演唱边根据歌曲性质画出图谱,接着把注意力投向学习歌曲,而忽略了图谱,刚调动起来的气氛来了一个转折。 案例4

  歌曲欣赏后未熟悉歌曲内容,直接进入主题——学。

  教师带唱,幼儿跟唱。

  导致幼儿对演唱歌曲内容的不熟悉。

  案例5

  和笑脸宝宝做游戏,先分两半演唱,再分男女唱,接着男女交换,最后整体表演。

  反思:

  1、实物导入,激发兴趣,设计新颖特别。看着鼓谱,敲打节奏,并且用手指、手掌交换不同的部位敲打节奏,幼儿在浓郁、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基本节奏,感受乐趣。

  2、幼儿的回答着实另听课老师佩服与赞叹,这是平时经验积累的表现。孩子们平时就得到了音乐的熏陶,情感的理解,所以这样的表现在意料之内。

  3、对笑脸表情解释的机会应该留给孩子们,这样能加深幼儿对两段歌曲不同情感理解的印象。图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看完图谱就转到对歌曲的学习好像太“对不起”这张图谱了。图谱原本的用意是服务于歌曲的学习,情感的理解。但是在这个环节中没有充分利用好。

  4、学唱歌曲的重点是把歌曲学会,所有的“花哨”环节目的都是为了让幼儿会学这首歌曲,但是恰恰遗忘了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熟悉歌词。教师如果用朗朗上口的语调和孩子们一起朗诵一下歌词, 那么孩子们也不至于学得那么困难了。再次,教师应该适时“退隐”,一直带真孩子一起唱,那么孩子们有了依赖性,想都不想歌词就跟着老师一起唱了。

  5、一开始就分两半,孩子们还没有反应过来呢,一开始应该让孩子们一起演唱,一起来感受微笑宝宝所代表的两段不同的情绪。等孩子们亲自感受到了,再分开一起表演,这样一来孩子们就有响和轻的经验了。

  完美的开头另人期待,但是由于熟悉歌词的疏忽成了活动的败笔。但是不管怎样,我尝试了,我便成长了。这次的选材经历复杂、曲折,最终绕了一个大圈圈还是回到原点也是我和这个音乐教学活动的缘分。我想结果并不重要,只要在经历后反思、总结就能得到更好的成长。孩子们表现的很出色,有老师表扬我的歌声也很出色,这些都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也谢谢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有你们真好,让我感觉到了温暖!

推荐阅读